古文观止 第16章|展喜犒师

古文观止 第16章|展喜犒师

齐大鲁小,齐强鲁弱,因此齐国总想侵略鲁国。这次齐孝公本来是想要进攻鲁国的,但展喜的一席话,有理有据,大义凛然而又委婉动听,说得齐孝公无话可答,只好收兵回去。

古文观止 第16章|展喜犒师

注释
齐孝公:齐桓公的儿子。鄙:边远地方。
公:指鲁僖公。犒:慰劳。
竟:同“境”。
县:同“悬”。罄:中间空虚的乐器。
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名旦,鲁国的始祖。大公:即吕望,姜姓,通称姜太公,齐国的始祖。大同“太”。
股:大腿。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意为得力的助手。这里作动词用,意为辅佐。
载:载言,指盟约。盟府:掌管盟约文书档案的官府。
职:动词,掌管。
旧职:从前的职守。即指齐始祖姜太公股肱周室的事业。
率:遵循。

译文
  齐孝公攻打鲁国北部边境。僖公派展喜去慰劳齐军,并叫他到展禽那里接受犒劳齐军的外交辞令。

  齐孝公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出境迎上去进见他,说:“寡君听说您亲自出动大驾,将要光临敝邑,派遣下臣来犒劳您的左右侍从。”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君子就不。”齐孝公说:“你们的府库空虚得就像悬挂起来的磬,四野里连青草都没有,仗着什么而不害怕?”展喜回答说:“依仗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太公辅佐周室,在左右协助成王。成王慰问他们,赐给他们盟约,说:‘世世代代的子孙,不要互相侵害。’这个盟约藏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桓公因此联合诸侯,而解决他们之间的不和谐,弥补他们的缺失,而救援他们的灾难,这都是显扬过去的职责啊。等到君侯登上君位,诸侯都给予厚望,说:‘他会继承桓公的功业吧。’我敝邑因此不敢保城聚众,说:‘难道他即位九年,就丢弃王命,废掉职责,他怎么向先君交代?他一定不会这样的。’依仗这个才不害怕。”齐孝公于是收兵回国。

《展喜犒师》鲁僖公二十六年

这一年齐孝公来攻打鲁国,齐孝公就是之前宋襄公拥立的公子昭。齐国为什么攻打鲁国呢?这件事除了齐、鲁,还涉及卫和邢,三监之乱后,周公把自己年纪最小的亲弟弟康叔封到武庚原来的封地,是为卫国,在现的河南新乡和安阳之间。邢国是周公儿子的封国,在现在的邢台附近,卫国州吁之乱的时候,卫公子晋就是后来的卫宣公还在邢国避过难,他们当时的位置,现在看都在我国境内。

古文观止 第16章|展喜犒师

▲ 邢国和卫国的地理位置

但是周朝时,黄河以外都属于边境,所以他们总受到狄族、戎族的侵扰,特别是狄族总攻打中原的诸侯国,其中卫国被打得最惨。

古文观止 第16章|展喜犒师

▲ 邢国和卫国总受到外族侵扰

爱鹤失众的卫懿公不争气,身死国破。卫国只剩下七百多人逃到黄河以东。齐桓公称霸后尊王攘夷,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帮助卫、燕、邢等国抵御戎狄,燕国非常顽强,在北方站稳了脚跟,后来还成了战国七雄之一。但卫国和邢国就差远了,僖公元年,邢国在齐桓公的帮助下迁移到了夷仪,现在的山东聊城附近,和齐国交界。僖公二年,齐桓公又帮助卫国遗民迁移到了楚丘,在河南濮阳附近,两国还做邻居,难兄难弟又都是齐国的女婿,关系也还不错。但是经过十几年休养生息,两国都稳定后,关系开始恶化了。

古文观止 第16章|展喜犒师

▲ 卫国的两次迁移

先是僖公十八年,邢国联合仇人狄人入侵卫国。僖公十九年,卫国讨伐邢国报仇,至此两国反目。因为那时候卫国和楚国关系密切,所以在僖公二十年,齐孝公和邢国会盟,联合狄人防御卫国,实际上是防止楚国的影响力扩张。现在齐孝公也顾不得当年卫国配合宋襄公护送他回国即位的情谊了。当然,邢国攻打卫国说不定背后也有齐国的支持。僖公二十五年春,卫国直接攻灭了邢国。

古文观止 第16章|展喜犒师

▲ 卫国直接攻灭了邢国

一直到现在好像和鲁国还没什么关系。但是,僖公二十五年冬天,卫国调停了鲁国、莒国之间的争端,所以鲁国就和卫国在洮(táo)结成了同盟。第二年,也就是僖公二十六年正月,鲁国和卫、莒在向地再次会盟,重申了盟友关系。齐孝公坐不住了,我爹齐桓公在的时候,你鲁国是我齐国的小弟,现在和楚国的盟友卫国眉来眼去那哪行啊。虽然我齐国的影响力远不如以前了,但治不了楚国,还治不了你?于是齐孝公决定攻打鲁国。

1

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孝公伐我北鄙。齐孝公攻打鲁国北部边境。北边的话,估计走的还是曹刿论战时说的齐鲁道,其实春天的时候,齐国已经从西边入侵过一次鲁国了,这是今年第二次来收拾它了。

公使展喜犒师。鲁僖公让展喜去犒劳齐国军队。鲁庄公的时候,曹刿还能硬气一把,搞一次长勺之战,现在齐国来攻打鲁国,鲁国还得烹牛宰羊犒劳敌军。鲁国作为东方大国尚且如此,当时其他小国的境遇如何可见一斑,但展喜肯定不是单纯的去犒劳敌军的,必然是有外交任务,打不过那就只能外交了。

使受命于展禽。让他去向他哥哥展禽请教外交辞令。展禽,就是柳下惠,鲁孝公的四世孙,也是姬姓。他的父亲以他太爷爷公子展的名为氏,所以是展氏。他的封邑在柳下,名获,字季禽,死后谥号为惠。所以展禽、展获、柳下惠、柳下季都是他,他是当时非常有名的贤者,后来孔子、孟子都非常推崇他。孟子评价他为“圣之和者”,所以后世尊称他为和圣。他看事情非常透彻,鲁僖公让展喜先去咨询他,看看见到齐孝公后该怎么说,所以后面展喜的辞令,基调肯定是展禽定的,展喜负责临场发挥,怎么把话题引导到展禽定好的主题上。至于为什么不直接让展禽去,估计那时候他的年纪已经非常大了,展氏自己的族谱中说他是隐公三年出生,那时候就已经八十五六岁了,展喜是他弟弟,年轻一些,不过也得六十多了。

【译】齐孝公攻打鲁国北部边境。僖公派展喜去慰劳齐军,并叫他到展禽那里接受犒劳齐军的外交辞令。

2

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

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齐孝公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就去迎接了,姿态摆得非常低。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展喜说:我们国君听说您大驾光临,屈尊降贵到我们这个小破地方来了,就让下臣我来犒赏您的左右随从。这一句既不说齐孝公为什么来,也不说来做什么,只说我来犒劳您,云淡风轻,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可能齐孝公看到展喜这张笑的跟菊花一样的老脸也是懵圈的。我是来打你的啊,你怎么比我还高兴呢?该不是吓傻了吧。这一懵圈齐孝公的气势不自觉的就先弱了。

齐侯曰:“鲁人恐乎?”齐孝公毕竟是上位者,表情绷得住。问展喜:“鲁国人害怕了吗?”

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展喜回答说:“小人恐惧,但君子不恐惧。”这个调调是不是很熟悉?阴饴甥也用过这个套路,把一个统一的整体拆分成相互对立的两部分,看似做了回答,又好像没有回答。通过这种方式把应该由自己回答的问题给抛出回去,让对方下意识的做一个选择,化被动为主动。小人为何恐惧?君子为何不恐惧?为什么同一个国家的人发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声音呢?这就构筑了一个言辞上的陷阱。

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罄是古代的打击乐器,一组挂起来的石板,室如悬罄,说屋里的墙壁像挂着的罄,光溜溜的什么都没有。你们鲁国人家里像是挂着的罄,田野里连青草都没有,家徒四壁,草都吃没了。鲁国现在是闹饥荒呢。你们都这样了,凭什么不害怕?你看齐孝公做出了选择,这是问君子了。

对曰:“恃先王之命。凭借先王的命令。展喜直截了当地抛出了答案。那紧跟着又来问题了,哪个先王?什么命令?先把齐孝公的胃口吊起来再做解释。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当年周公、姜太公都是周王室的股肱之臣,在周成王左右辅佐成王。成王犒劳他们,赐予他们盟约,盟约上说:两国世代子孙都不要相互侵害。是哪个先王呢?鲁国始祖周公旦、齐国先君姜太公、周王室先王周成王,什么命令呢?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这个盟约可靠吗?

载在盟府,太师职之。这个盟约被保存在王室盟府之中,由太师掌管,是有权威认证的。

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齐桓公因此纠合诸侯,解决他们的纷争,弥合他们的关系,救助他们的灾难,这就是为了昭显当年(盟约中)的职责。看来这个盟约和周公赐齐太公履是一个盟约,齐桓公一直在行使盟约中的权力,但盟约中的义务你也要秉承才对。

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等到您即位为齐侯,诸侯都翘首以望。先极度赞扬齐桓公,把他说成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人,然后说您作为他的继任者一定要继往开来,再创辉煌,谱写时代的国际关系新篇章。况且,也不只是我们鲁国这么想,而是所有的诸侯都在看着您。

大家都说:“他会继承齐桓公的功业”,你不是还想继续当霸主吗?那你就要有霸主的样子,多学学你爸爸才对。这一下齐孝公马上感到了自己双肩沉甸甸的,那是什么啊,霸主的责任。

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我鲁国怎么样呢?用,因此。保,保卫城市。聚,聚集士兵。我国因此不敢保城聚兵。君子们说:难道他即位九年,就抛弃使命,废弃职责?他怎么和先君交待啊。君侯一定不会这么做的。这一句应该就是展禽交给展喜的外交武器,无论齐孝公选择哪个立场,最终展喜的回答都要落在这一句话上。

恃此以不恐。凭借这因此不感到恐惧。

齐侯乃还。听完这番话,齐孝公带着兵回去了。

【译】齐孝公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出境迎上去进见他,说:“寡君听说您亲自出动大驾,将要光临敝邑,派遣下臣来犒劳您的左右侍从。”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君子就不。”齐孝公说:“你们的府库空虚得就像悬挂起来的磬,四野里连青草都没有,仗着什么而不害怕?”展喜回答说:“依仗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太公辅佐周室,在左右协助成王。成王慰问他们,赐给他们盟约,说:‘世世代代的子孙,不要互相侵害。’这个盟约藏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桓公因此联合诸侯,而解决他们之间的不和谐,弥补他们的缺失,而救援他们的灾难,这都是显扬过去的职责啊。等到君侯登上君位,诸侯都给予厚望,说:‘他会继承桓公的功业吧。’我敝邑因此不敢保城聚众,说:‘难道他即位九年,就丢弃王命,废掉职责,他怎么向先君交代?他一定不会这样的。’依仗这个才不害怕。”齐孝公于是收兵回国。

3

齐桓公作为春秋第一位名副其实的霸主,定立了符合传统礼法的国际新秩序,被所有诸侯视为榜样和楷模,从那之后大家奉承君主的时候,都是比之齐桓。齐孝公作为齐桓公国内的继任者,自然也有一颗同时继承其霸业的心,但继承霸业的根基就是承命守职、遵守盟约。同时,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虽然是他儿子伯禽去做的国君,但不影响“周之最亲莫如鲁”,是诸侯中的望国。鲁国没有明显过错的情况下攻伐他是不符合国际法的,所以齐孝公不得不撤军。说了这么多,展禽其实就是摸准了齐孝公的脉门——要脸。但这一招只能对君子,叫欺之以方,弱国外交,没办法不寒碜,但这也只能是大家都讲脸面的时候才好使,遇到不要脸的主,谁也没办法。

2018年,美英法三国要突袭叙利亚,叙利亚大使贾法理在联合国大会上慷慨陈词提出抗议,但人家三国代表直接离席,根本不听。突袭计划照旧,贾法理面对三个流氓,除了沮丧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张照片当时让很多国人感同身受,直到现在还念念不忘,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人太明白弱国外交的可悲了。远的有清光绪年间,在美国不堪受辱坠桥自杀的外交官谭锦镛先生。近的,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面对丛林法则,只有努力让自己变强大,才能让对方坐下来去听你所秉持的礼义廉耻。

古文观止 第16章|展喜犒师

▲ 照片中的贾法里坐在联合国的休息室中,窗外是日本赠送给联合国的“和平钟”,心里却盘桓着叙利亚首都的战火

4

公元前634年,齐孝公趁着鲁国闹饥荒伐鲁。齐孝公九年,齐国的声势已经一落千丈。在会盟上,宋楚争霸,唱对台戏,而齐国只能靠边站。公元前635年,刚刚继位一年的晋文公平定了周王室“王子带之乱”,开始取代齐国在周天子和诸侯心目中的地位,成为新兴中原霸主。

齐国伐鲁的原因是鲁国与他国会盟跳过了曾经的盟主齐国。从大背景看,齐孝公有足够多的理由急迫挑起一场战争,以重振齐国曾经的威风。恰巧鲁国饥荒,便不顾一切地发动战争。和齐桓公继位后迅速伐鲁(公元前684年)以表国力一样,齐孝公也想以鲁国证明自己,当然,巧合的是,这两场战争均未成功。

鲁国的对策是犒劳齐师,以求关系的缓和。鲁国国君派大夫展喜去出访求和,展喜受到展禽(就是那个著名的坐怀不乱的柳下惠)面授机宜。

展喜(其实是展禽)准确地把握了两点:

其一,齐孝公想干什么?答:想学他爹齐桓公称霸。

其二,当霸主需要什么?答:要学他爹齐桓公尊王。

搞清了这两点,展喜搬出了老祖宗共辅周室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搬出了周天子当初见证两家结盟的王命“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在展喜的话里,齐桓公被包装为这样的君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但事实是这样的吗?在展喜的忽悠下,桓公变成了诸侯之间的和事佬,而不是以“尊王攘夷”之名四处出击的中原霸主。

对于齐孝公而言,自己的父亲的本职就是“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那么他伐鲁就显然是背弃齐桓公的,不是弥补诸侯的不和,而是用不和挑起战争。在展喜的说法中,齐孝公是“弃命废职”。如此一个大帽子盖在了齐孝公头上,足以让他感到压力,认为这是齐国霸业存续的根本,以至于放弃了伐鲁的好时机。

由于展喜的机智善辩,从容应对,终于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孝公无言以对,不得不收兵还师,从而解救了国家的危难。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总部
上一篇 2023年3月26日 下午7:56
下一篇 2023年3月27日 下午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