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第24章|驹支不屈于晋

古文观止 第24章|驹支不屈于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各个民族都在中华民族的崛起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驹支所言,就反映了这方面的一些情况。文中范宣子责难驹支的话,气势汹汹,但是驹支逐句批驳,理直辞婉,使得范宣子不得不向他道歉。这是一篇弱者折服强者的绝妙辞令。

古文观止 第24章|驹支不屈于晋
古文观止 第24章|驹支不屈于晋
古文观止 第24章|驹支不屈于晋

【注释】

(1)向:吴地,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2)戎子驹支:姜戎族的首领,名驹支。姜戎,戎族的一个部落。

(3)数(shǔ):历数其罪。(4)乃祖:你的祖父。瓜州: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

(5)苫(shān)盖:用草编成的覆盖物。(6)不腆(tiǎn):不丰厚,不多。

(7)女:通”汝”,你。(8)职:主要。(9)诘朝:明日。(10)蠲(juān):显示。

(11)四岳:传说为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裔胄:后嗣。(12)亢:抗。(13)掎(jǐ):拉住,拖住。

(14)踣(bó):同”仆”。(15)犹肴志也:还是像在肴作战时那样忠心。(16)逷(tì):远。

(17)携:离,疏远。(18)贽币:古人见面时所赠送的礼物。贽币不通,喻没有往来。

(19)瞢([méng):闷,不舒畅。(20)青蝇:《诗经·小雅》中的一篇,主旨是希望君子莫信馋言。

(21)辞:道歉。(22)成:成全。恺悌:和乐平易。

【译文】

晋国和诸侯各国在向地集会,准备拘捕姜戎族的首领驹支。晋国大夫范宣子在朝会上亲自指责他,说:“过来,姜戎氏!从前秦国人把你祖父吾离从瓜州赶走,你祖父吾离披着茅草衣、戴着荆条帽前来投奔我国先君。我先君惠公当时有不多的田地,却与你们平分来养活你们。如今诸侯侍奉我们寡君不如从前,大概说话泄漏了什么机密,这主要是你造成的。明天的会议,你不要参加了!你要是参加,就把你抓起来!”

驹支回答说:“从前秦国人仗着他们人多,贪婪地掠夺土地,把我们各部落戎人从祖居地赶走。贵国君惠公显示他崇高的品德,认为我们各部戎人都是四岳的后代,不该这样抛弃灭绝。他赐给我们南部边疆的土地,那里是狐狸居住、豺狼嗥叫的地方。我们各部戎人砍除了那里的荆棘,赶走了那里的狐狸、豺狼,从此成了贵国先君既不内侵也不外叛的臣属,直到如今忠诚不二。从前文公与秦国攻打郑国,秦国人私下里同郑国人订立盟约,留下军队在那里驻守,因此而发生肴地战役。当时晋军在前面抵抗,我们戎人在后面进击,秦军全军覆没,实在是我们戎人出了大力。这就如同捕鹿,晋国人抓住它的角,戎人拖住它的后腿,和晋国人一起把它掀倒。戎人为什么不能免于罪责呢?从那时以来,晋国多次出兵征战,我戎人各部从来紧跟其后,时时追随贵国执政,还是像肴之战时那样心志如一,岂敢疏远背离?如今贵国军旅中的长官可能真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够,使得诸侯叛离,你们却怪罪我们戎人!我们各部戎人服饰饮食(习俗)不与华夏相同,礼仪使者不相往来,言语不通,能做什么对贵国不利的坏事?不参加盟会的事务,我也不会惭愧。”

驹支朗读了《青蝇》诗退了下去,范宣子连忙道歉,请他参加会议事务,同时也成全了自己和蔼可亲的君子美名。

《驹支不屈于晋襄公十四年

秦晋位于西北,和戎狄杂居,《王孙满对楚子》中开篇说:“楚子伐陆浑之戎”,秦晋迁陆浑之戎到伊川。《吕相绝秦》中提到秦国为什么要迁陆浑之戎到伊川,是因为秦国扩张,靠和戎狄抢土地,把戎人迁走了,土地就就是他的了。那晋国为什么要迁陆浑之戎到伊川呢?

古文观止 第24章|驹支不屈于晋

▲ 姜戎和陆浑之戎的位置

驹支是人名,这种有点怪的名字一般都不是中原人。他是姜戎的首领,姜戎是戎和狄的融合分支,姜戎因秦晋迁于晋国境内,成为晋国的附庸,所谓:秦贪其地,晋贪其人口。不屈于晋,不向晋国屈服。这时距离宣公十二年的邲之战已经快四十年了,邲之战晋军大败回国,晋国失去了南方的霸权。晋景公采纳巫臣的建议,培养吴国制衡楚国。晋厉公时,晋楚爆发鄢陵之战,虽然晋战胜,但此时晋国内部各大家族相互倾轧,外部诸侯离心,战乱不断,晋国已难恢复全盛时期的霸权。

古文观止 第24章|驹支不屈于晋

▲ 晋国此时期的大事年表

晋厉公被杀,其侄子晋悼公即位后对内整顿朝堂,重新分配权力;对外恩威并施,再树威信,使晋国再度掌握了中原霸权,而此时吴国伐楚失败,向晋国求援。晋侯委派时任正卿的范宣子发起向之会,寻盟于诸侯,处理吴楚关系,讨论天下大事。此时作为晋国附庸的姜戎,其首领驹支也来参加会议。

1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shān)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tiǎn)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晋国在向会见诸侯,要捉拿戎族首领驹支。戎子,戎人的首领。

范宣子亲数诸朝。范宣子叫士匄,范武子士会的孙子,他们范氏一族是法家的先行者,擅长律法。史籍中记载的晋国法律,“士蒍之法”就是他祖爷爷士蒍制定的,士蒍就是帮晋献公诸杀曲沃诸公子的那位。“范武子之法”就是他爷爷士会制定的,“范宣子之法”就是他制定的。当然,范是士匄爷爷士会的封邑,说士蒍是范氏有点不严谨。

古文观止 第24章|驹支不屈于晋

▲ 范氏家族谱系

范宣子亲自在朝堂上列明驹支的罪状,责备他说。

曰:来,姜戎氏。说:过来,姜戎氏!一上来就很不客气,首先说明姜戎在晋国眼中地位不高,第二说明这件事是早有谋划的。

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这开始说姜戎为什么生活在晋地了。吾离,人名,驹支的祖父。当年秦国人逼迫驱逐你的祖父离开瓜州,这个瓜州是甘肃瓜州,离敦煌不远。岑参诗: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它和《泊船瓜洲》中的瓜洲不是一回事儿,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写的那是扬州的瓜洲渡。陆浑戎也是从瓜州迁出来的。

古文观止 第24章|驹支不屈于晋

▲ 瓜州和瓜洲的位置

乃祖吾离被苫(shān)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你爷爷身上披着苫盖,蒙着荆棘来归附我们先君,苫盖就是草苫子,北方的朋友可能看过,冬天蔬菜大棚为了保暖,晚上会盖上草编的厚帘子,那就是苫盖。蒙荆棘,指戴荆条编制的帽子。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tiǎn)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我们先君惠公土地不多,和你们姜戎平分。士匄特别强调姜戎人当年的穿着,是诉说他们当年的悲惨往事,你们就是逃亡的难民,无家可归来投奔我们。又强调我们和你们“剖食不腆之田”,是夸大晋国对姜戎的恩情。也有向诸侯炫耀晋国仁义的意味。

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现在诸侯侍奉我们国君不如往昔那么殷勤。

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是因为言语中泄露国家机密,应该是你们姜戎的缘故。这就有点强词夺理了,真正的原因你范宣子不知道吗?明明是晋国这只老虎自己生病了,无法号令诸侯,哪里需要别人泄密挑拨。

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明天早上的事情(就是诸侯会盟),你不要来了!如果敢来,我就把你抓起来。

【译】晋国和诸侯各国在向地集会,准备拘捕姜戎族的首领驹支。晋国大夫范宣子在朝会上亲自指责他,说:“过来,姜戎氏!从前秦国人把你祖父吾离从瓜州赶走,你祖父吾离披着茅草衣、戴着荆条帽前来投奔我国先君。我先君惠公当时有不多的田地,却与你们平分来养活你们。如今诸侯侍奉我们寡君不如从前,大概说话泄漏了什么机密,这主要是你造成的。明天的会议,你不要参加了!你要是参加,就把你抓起来!”

2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juān)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pū)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逷(tì)?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而退。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驹支回答说:当年秦国人依仗人多势众,贪图我们的土地,驱逐我们戎人各部。

惠公蠲(juān)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晋惠公显示其弘大的德行,说我们戎人是四岳的后裔,不能灭绝毁弃。尧舜时期有四岳、十二牧,后人对四岳的解释比较多,其中一种说法是:四岳为归附于中央部落的四个大部落首领。《郑庄公戒饬守臣》中说:“夫许,大岳之胤也”,这里戎人也是四岳之后。为什么戎狄蛮夷成了外族呢?其实这个区分有点简单粗暴,周人取得中央政权后,推行礼制,接受的就是我族,不接受的就是外族。其实根子上大家都是自家兄弟。

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将晋国南方边境的土地赐予我们,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狐狸豺狼遍布的荒凉之地。

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我戎人披荆斩棘,驱逐野兽,在这里成为先君忠心不贰的臣属,直到今天都没有背叛。

这段话一出口,就看出驹支的水平不一般了。先说秦人驱逐之恨,咱们有共同的敌人。再感念惠公收容之恩,说明我没有忘记晋国的恩德。三说自己是四岳之胤,咱们祖上都是一家。第四说你分给我们的是个什么地方?是对士匄“瓜分剖食”的反击。第五,我们无怨无悔做晋的附庸,是说我们不是忘恩负义之人。软中带硬,连打带消,既团结对方,又标榜自己,同时不忘反驳士匄的谬论。可谓精彩纷呈,接下来开始陈述姜戎对晋国的功勋。

古文观止 第24章|驹支不屈于晋

▲ 驹支反驳的几个中心

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秦穆公干的这件事确实不地道,这么些年了天天被拿出来当反面教材。当年晋文公和秦人伐郑,秦人私下和郑国人结盟撤军,并派人戍守郑国,因此有了秦晋崤之战。

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晋国在上方抵御秦军,我们戎人在下方攻击他们,秦国军队全军覆没不能回国。实然,实使之然,实在离不开我们诸戎的功劳。《蹇叔哭师》中崤之战,说过晋人伏兵在二陵上,趁秦军进入山谷发起攻击,这里看驹支所述,当时晋人从山上俯冲,戎人从下方逆战,自然是戎人的战斗压力更大,可见戎人就是被拿来当刀用的。这也是晋人贪图诸戎人口的原因之一,毕竟戎人是战斗民族。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pū)之,戎何以不免?就像是捕鹿,晋人抓住鹿角,我们拉住鹿腿,和晋一起将鹿扑倒,戎人为何还不能免于猜疑呢?

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逷(tì)?自从我们归晋以来,晋国多次战役,我们诸戎都紧随其后,跟随您将如同当年崤山之战一样,哪里敢违背命令?我们感念晋人收容之恩,忠心耿耿,立下赫赫战功,即使如此,你们还是猜疑我们,实在太过分了。

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现在晋国的官员恐怕自身有过失,使诸侯叛离,却怪罪我们诸戎泄露机密。

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我们诸戎生活习惯和华夏不同,财礼不相往来,言语不通,我们能做什么恶行呢?

不与于会,亦无瞢焉。不参与你们会盟,也没什么忧烦的。

最后一段是在指责晋国,你自己不行,却说我们泄密,我们语言都不相通,怎么泄露你们的秘密。这不是诬陷瞎子偷看你洗澡吗?虽然如此,驹支的措辞仍然克制有礼,“无乃实有阙”“何恶之能为”“亦无瞢焉”就像把自己装在了一个鼓胀的气球里,滴水不漏还不伤人。

之后本文最精彩的一句来了。

赋《青蝇》而退。驹支吟诵了一首《青蝇》后告退了。《青蝇》是《小雅》中的一首诗,刚说完言语不达,转头就吟诵了一首雅言。

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篱笆把身停。平和快乐的君子,不要把那谗言听。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酸枣树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扰乱四方不太平。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榛树枝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离间我俩的感情。

临走了还给士匄一个台阶,您今天这样我不怪您,肯定是有小人用谗言惑乱您的视听。因为有《青蝇》一段,所以后世有很多人说范宣子逼迫驹支是听信谗言,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士匄是什么人?晋国正卿,这个位置可不是一般人能坐的,况且士匄还是辅佐晋悼公恢复晋国霸业的中兴之臣,这种人会相信“诸侯离晋”是区区姜戎泄密所能造成的影响吗?别说士匄这样的智者,愚鲁如我,那都不相信啊。

那士匄为什么这么做呢?晋国这四十年过得不怎么好,颇有点英雄迟暮的感觉,现在想重拾旧威,最好的办法就是杀鸡儆猴,但是这个鸡不太好选,远亲近的诸侯国肯定不行,选敌方势力呢,人家也不来开会。选来开会的墙头草呢?这不是把这些人往对方推呢?作为自己附庸的戎人这时自然成了最佳选择对象,驹支明知如此,却不得不抗争。如果被扣上了离间诸侯的大帽子,真的会被晋国当作牺牲品给抛弃掉。而驹支一族替晋国作战多年,晋国的敌人可以说都是他的仇人,他们自然无法脱离晋国独立生存,所以为作为戎人首领的驹支,慷慨陈词后,只得低头送上台阶。而此时,士匄也被驹支的言语逼迫到不得不借坡下驴的地步。

【译】驹支回答说:“从前秦国人仗着他们人多,贪婪地掠夺土地,把我们各部落戎人从祖居地赶走。贵国君惠公显示他崇高的品德,认为我们各部戎人都是四岳的后代,不该这样抛弃灭绝。他赐给我们南部边疆的土地,那里是狐狸居住、豺狼嗥叫的地方。我们各部戎人砍除了那里的荆棘,赶走了那里的狐狸、豺狼,从此成了贵国先君既不内侵也不外叛的臣属,直到如今忠诚不二。从前文公与秦国攻打郑国,秦国人私下里同郑国人订立盟约,留下军队在那里驻守,因此而发生肴地战役。当时晋军在前面抵抗,我们戎人在后面进击,秦军全军覆没,实在是我们戎人出了大力。这就如同捕鹿,晋国人抓住它的角,戎人拖住它的后腿,和晋国人一起把它掀倒。戎人为什么不能免于罪责呢?从那时以来,晋国多次出兵征战,我戎人各部从来紧跟其后,时时追随贵国执政,还是像肴之战时那样心志如一,岂敢疏远背离?如今贵国军旅中的长官可能真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够,使得诸侯叛离,你们却怪罪我们戎人!我们各部戎人服饰饮食(习俗)不与华夏相同,礼仪使者不相往来,言语不通,能做什么对贵国不利的坏事?不参加盟会的事务,我也不会惭愧。”

3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范宣子向驹支道歉,同意他参加第二天的会盟,以成就自己不信谗言的君子形象。

【译】驹支朗读了《青蝇》诗退了下去,范宣子连忙道歉,请他参加会议事务,同时也成全了自己和蔼可亲的君子美名。

4

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吴国乘机偷袭楚国。当时诸侯国还遵守“闻丧不伐”的底线,比如公元前569年记载“三月,陈成公卒。楚人将伐陈,闻丧乃止”;公元前554年,晋国范宣子率军侵齐。军队杀到半路,听闻齐灵公去世,遂还师。

所以,吴国偷袭楚国有点没有底线。春秋时期虽“礼崩乐坏”但还留有一些战争共识,闻丧不伐便是其一。事实证明,闻丧而伐也意味着陷阱。楚国神射手养由基请战称,“吴乘我丧,谓我不能师也,必易我而不戒。子为三覆以待我,我请诱之”,由此大败吴师,生擒吴公子党。

吴国便找到“带头大哥”晋国求助。公元561年,晋与诸侯各国会盟,商讨伐楚。吴“闻丧而伐”,当时晋国的权臣范宣子主持会盟,自然觉得难以说服诸侯,但又实在抹不开面子,也怕其他诸侯国误会晋国不能“罩着”小弟,事实上,此时离中兴之主晋悼公病逝只有两年,此时晋已外强中干,攻楚没有必胜把握,责“吴之不德”只是托词。晋人心虚胆怯,不敢和楚开战,又怕自己这个“盟主”在诸侯面前丢面子。于是就拿陆浑戎的首领驹支开刀,借此以立威,“杀鸡给猴看”,达到震慑诸侯的目的。

晋国大夫范宣子就把驹支叫过去,当着各个诸侯的面数落,而且是特别无礼的态度。“来,姜戎氏”(“过来!姜戎氏!”),《左传》中少有如此生动活泼的描写,脑海中仿佛能立即浮现当时的画面。

范宣子继续说道:“过去秦国驱逐你的祖先吾离到瓜州(今敦煌),吾离只能用草编的织物遮蔽身体,穷的叮当响,投靠到我晋国。我们晋惠公本来土地就不多,但仍然分田地给吾离,让他们能耕种有饭吃。如今各诸侯侍奉我晋国不如从前那么忠诚了,应该是有人泄露了什么消息。这就是你驹支的责任。明天开会的事,你就不要参加了。你要执意参加,我也只好逮捕你。”

“来,姜戎氏”,与“与,将执女”形成前后呼应,范宣子的强势、霸道,在那个场合下,足以让毫无准备的驹支百口莫辩,败下阵来。

5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针对范宣子的二个论点:①馈赠分享土地;②不忠,泄密。但是,驹支的表现却足以称得上“惊为天人”。

首先,针对馈赠土地一事。这还需要说到公元前645年的秦晋韩原之战,当时晋国落败,秦把陆浑戎这个在自己疆域里生存却“灭不了”、难驱逐的戎人部落的“大麻烦”给了晋国,晋国不得已分一块土地给陆浑戎,当然,这块土地是驹支所说的“狐狸所居,豺狼所嗥”之地,其实就是人类还没有居住的土地。

驹支说:昔日秦国倚仗其人多势众,贪求土地,于是驱逐我姜戎。晋惠公也是彰显他的大德,说我们也是尧舜时四方首领的后代(四岳之裔胄),不应该受到抛弃。于是赐了我们南部边缘的土地。这里本来就是荒郊野外,狐狸豺狼的天地。我姜戎族人到这里之后披荆斩棘,驱逐了狐狸豺狼等野兽,并成为晋国的忠诚臣子,至今也没有二心”说白了,当年分享的也不是啥肥沃的田地,所以你也不用虚夸是多么大的功德。其实是挺打脸的一段反驳。

再说不忠和泄密。当年秦国和晋国的殽之战,我姜戎也是和晋国一前一后一起抵御秦国,才让秦军大败。就像捕杀鹿,晋国抓住鹿角,我姜戎人抓住鹿腿,再一起将鹿绊倒制服。姜戎如此这般还不能得到晋国的信任和宽恕?从那时起,我姜戎就逢晋国有战我必参与协助,听从晋国指挥,又怎么敢疏远和晋国的关系?如今恐怕是晋国真的有过失于诸侯,才导致有诸侯起了二心,并且故意嫁泄密之罪于我姜戎族人。我姜戎跟你华夏饮食服装不同,礼仪不同,语言又不通,能犯多大的恶?你要真不让我参加明天的早会,我也没啥忧虑的”至此,怼完范宣子的两个论点。

如此看来,陆浑戎人实在是忠心耿耿,尽管晋国败于秦国,但实际上捡到了一个大便宜。而如此可靠忠诚的陆浑戎人,范宣子既然还要陷害,自然是不可理喻,这直接把范宣子推向了奸臣的位置。

这几句话表现出了极高的语言和斗争艺术,更让人诧异的是,这居然出自一个非华夏民族的戎人部落首领。最后一句,“不与于会,亦无瞢焉“,意思是不参加,我似乎不会感到惭愧,这个戎人部落首领毫无媚骨,“威武不能屈”,一个典型的儒家大丈夫形象呼之欲出。

而让人震撼的是,驹支在说完这些话后,竟然赋了一首《诗经·小雅·青蝇》。寓意当政者不要听信小人谗言,矛头直指范宣子。由此可见,当时陆浑之戎与华夏文明的融合程度到了一个怎么样的程度,实际上已经成为华夏文明的优秀人才。

驹支的妙语连珠将范宣子的鲁莽言论彻底驳斥,“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范宣子自知有愧,跟驹支道了歉,并邀请驹支参加第二天的早会,也保住了范宣子和蔼可亲不听信馋言的形象。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总部
上一篇 2023年4月4日 上午7:05
下一篇 2023年4月5日 下午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