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第26章|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古文观止 第26章|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春秋时代,弱小的诸侯国要向强大的诸侯国进贡,而且漫无止境,是弱小诸侯国一项很沉重的负担。文中子产以“令德”“令名”和“重币”两相对照,阐明利害关系,终于说服了范宣子,减轻了小诸侯国的一些负担。

古文观止 第26章|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古文观止 第26章|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古文观止 第26章|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注释】

1.币:帛,古代通常用作礼物。这里指诸侯向盟主晋国进献的贡品。

2.病:这里作动词用,忧虑。3.郑伯:郑简公。

4.子产:即公孙侨,一字子美。郑简公十二年(前554)为卿,二十三年(前543)执政。寓:寄,传书。子西:郑大夫。当时随从郑简公去晋国。

5.侨:子产自称。6.贿:财物。7.令名:好的名声。8.公室:指晋君。

9.赖:恃,凭借。10.没没:沉溺,贪恋。11.舆:车子。

12.迩:近。13.浚:取。14.焚身:丧身。15.说:通”悦”,高兴。

【译文】

晋范宣子执政,诸侯去朝见晋国时的贡纳的财礼很重,郑国人对此感到头痛。二月,郑简公到晋国去。子产托子西带信告诉范宣子,说:”您治理晋国,四邻的诸侯没有听到您的美德,却听到您要很重的贡物,我对此感到迷惑。我听说君子执掌国家和家族政权的,不是担心没有财礼,而是害怕没有好名声。诸侯的财货,都聚集在晋国,那么诸侯就会叛离。如果您贪图这些财物,那么晋国的内部就会不团结。诸侯叛离,晋国就要受到损害;晋国内部不团结,您的家族就会受到损害。为什么那样糊涂呢!贪图得来的财货又有什么用呢?”

好名声,是装载德行远远传播的车子。德行,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有了基础才不至于败坏,不也应该致力于这个吗?有了德行就会与人同乐,与人同乐才能在位长久。《诗经》说:’快乐啊君子,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这就是说有美德啊!’上天看顾你,不要三心二意。’这就是说有好名声啊!心存宽恕来发扬美德,那么好名声就可以四处传播,因此远方的人纷纷来到,近处的人得到安心。是宁可让人说您’您确实养活了我’,还是说’您榨取我来养活自己’呢?大象有了象牙而使自己丧生,这是因为象牙也是值钱的财货呀。”

范宣子听了很高兴,就减轻了诸侯进贡的财礼。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襄公二十四年

子产时任郑国的卿。郑国,曾经的春秋小霸,现在国力衰弱,又是晋楚争霸的主战场,日子过得很艰难,一直被夹在两个强国之间摇摆。《郑子家告赵宣子》一文中,子家形容郑国是“畏首畏尾,身其余几”,之后晋楚两国达成弭兵之盟,作为缓冲区和战场的郑国其生存环境得以改善,外交空间也变宽松了。此时,郑国也刚刚平定了内部公族纷争,以子展当国、子西听证、子产为卿,运用灵活的外交方针,周旋于晋楚之间。楚国还好,被吴国牵制,无暇顾及郑国,但国力中兴的晋国就不太好相处了。

古文观止 第26章|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 郑国和晋国、楚国的关系

1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晋国此时为范宣子士匄执政,诸侯朝见晋国的时候需要缴纳很重的财物。为什么大家都想称霸,除了掌握权柄,当然也有利益,诸侯要定期朝见霸主,见大哥当然不能空手去,要携带价值不菲的供品,保护费自然不能太寒酸。而晋国范宣子执政时,不断要求诸侯增加供奉,大大增加了各诸侯国的负担,特别是郑国,更难了。因为它南边还有另一个大哥楚国要伺侯,所以郑人病之。病,忧虑。

二月,郑伯如晋。这一年二月份,郑伯就是郑简公,又要去见大哥,交保护费了。

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子产写了一封信让子西交给范宣子。子产时任郑国少正,就是正卿的副手,也叫亚卿。子西是听政,大概是宰相,随郑简公同行,去晋国朝见。所以子产让子西捎带给士匄送信。

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信中这样说:您执掌晋国国政,四邻诸侯没有听闻您美好的德行而听说您要索取很重的供奉。开门见山,不闻令德,就是缺德。而闻重币,就是贪婪。子产比较有意思,不是诉苦,而是指责。我对此感到困惑。子产,名侨,字子产。是郑穆公的孙子,所以也叫公孙侨。

刚刚说过郑国以子展当国、子西听政、子产为卿,子展叫公孙舍之,子西叫公孙夏,都是郑穆公的孙子,郑穆公孩子多,知名的儿子就有十三个,其中有兄弟七支掌控了郑国政权,并称七穆,和晋国六卿差不多,都是明争暗斗纷争不断,子产从政这段时期还相对和平一点,其他时间也很血腥。郑穆公还有一个很出名的女儿,大家还记得吗?对了,就是大美人夏姬。

古文观止 第26章|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 郑国“七穆”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我听闻君子执掌国与家。

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非患无贿,而难无令名。不担心没有财物,而是忧心没有好的名声。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诸侯送来的财物,聚集于晋侯家族之中,那么诸侯就对晋国有贰心。大家缴纳的是保护费不假,但名义上还是同盟运营的费用。就像行业协会,会员缴纳会费,会长不用来运营协会促进行业发展,却只想着中饱私囊,协会离散伙也就不远了。

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如果您将这些财物据为己有,那么晋国内部就会分裂。就像收起来的会费,财务总监直接带回自己家了,那么这个财务总监可能在失去工作的同时也能得到一副手铐。其实,一些目光长远的政治家都已经发现晋国有分裂的迹象,子产在这里也提出了晋国后期分裂的诱因之一——公卿的贪婪。

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诸侯生出贰心,那么晋国就将衰败,晋国人生出贰心,那么您的家族就将败亡。到这里是信的第一部分。指出了范宣子执政的病灶所在——重币轻德。而且说明了这个病的严重后果——国衰家败。

子产是个大夫,和士匄说:看你最近气色不好(不闻令德),放屁还很臭(只闻重币),是消化道出了问题(聚赖诸侯之贿),不赶紧治疗就会癌变(诸侯贰、晋国离),发现就是晚期,离死不远了(国衰家败),如果你是士匄,听了怕不怕?但子产是个好大夫,没继续吓唬患者,而是说别怕,幸好遇见了我,还没扩散,可以保守治疗,这就给你开方子。于是这封信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第二部分。

何没没也,将焉用贿?您为何如此执迷不悟,这些财物有什么用呢?

【译】晋范宣子执政,诸侯去朝见晋国时的贡纳的财礼很重,郑国人对此感到头痛。二月,郑简公到晋国去。子产托子西带信告诉范宣子,说:“您治理晋国,四邻的诸侯没有听到您的美德,却听到您要很重的贡物,我对此感到迷惑。我听说君子执掌国家和家族政权的,不是担心没有财礼,而是害怕没有好名声。诸侯的财货,都聚集在晋国,那么诸侯就会叛离。如果您贪图这些财物,那么晋国的内部就会不团结。诸侯叛离,晋国就要受到损害;晋国内部不团结,您的家族就会受到损害。为什么那样糊涂呢!贪图得来的财货又有什么用呢?

2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夫令名,德之舆也。好的名声,是载着美德向远方传播的车子。这句话大概是说,有美德的人就会有好名声。美名远播,那么你的德行也会为人所知,进而感染更多的人。

德,国家之基也。德行,是国家稳定,家族延续的根基。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根基就不会衰败,你难道不应该致力于此吗?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有德行就能使国、家和乐,和乐就能长治久安。

《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这里引用了《诗经·小雅》中的一首祝酒歌《南山有台》中的诗句,和乐的君子啊,你们是邦国家族的根基。

有令德也夫!‘上帝临女,无贰尔心。’这就是说君子有美德啊。又引用《诗经·大雅》中武王灭商的颂德诗《大明》中的诗句:天帝临在注视你,无生贰心叛武王。

有令名也夫!这就是说武王有美名啊!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以宽容之心来彰显德行,美名就会载着美德传遍四方。因此远方的人就来归顺,附近的人就可心安。

这就是子产的药方了。首先得忌口,别吃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焉用贿),按时吃药(修身养德),一个疗程,你就心情愉悦了(有德则乐),坚持三到五个疗程(乐则能久),你就无病一身轻,而且散发迷人的气质(有令名)。这疗效一形容,士匄这药肯定得吃了,对不对。信就进入了收尾环节。

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是让大家说:托您的福,我们才能得以生存,还是让大家说:你压榨我们养肥自己?

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大象因象牙而死,正是因为象牙是宝物的缘故啊。这一句有点庄子“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的味道,这就是所谓的有用之用吧。这是告诫范宣子,你收集这么多的财物,你自己不就成了被人觊觎象牙的大象了吗?

古文观止 第26章|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 子产信中的几个中心

【译】“好名声,是装载德行远远传播的车子。德行,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有了基础才不至于败坏,不也应该致力于这个吗?有了德行就会与人同乐,与人同乐才能在位长久。《诗经》说:‘快乐啊君子,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这就是说有美德啊!‘上天看顾你,不要三心二意。’这就是说有好名声啊!心存宽恕来发扬美德,那么好名声就可以四处传播,因此远方的人纷纷来到,近处的人得到安心。是宁可让人说您‘您确实养活了我’,还是说‘您榨取我来养活自己’呢?大象有了象牙而使自己丧生,这是因为象牙也是值钱的财货呀。”

3

宣子说,乃轻币。

范宣子看完这封信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贡品。

对了春秋时期咱们中国正处于温暖期,中原地区确实是有大象的。

【译】范宣子听了很高兴,就减轻了诸侯进贡的财礼。

4

春秋时期,霸主国经常以各种名义向各诸侯小国征收贡品,贡献一次,往往要上百辆车装载,上千人护送,给小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晋平公时期,晋国是各诸侯国的盟主,此时范宣子为中军将,执政大夫,主持晋国的政事。在范宣子执政时期,加重征收诸侯进贡的财物,各国交纳的币帛负担很重,小国很怕大国贪得无厌的要求,但更怕残暴的讨伐。郑国便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564年,晋伐郑,郑与晋盟。但很快又与楚盟,公元前562年再次伐郑,两国再盟。此后几十年时间里,郑国国势日衰,逐渐沦为小国。郑成了晋附庸,被迫朝贡。此时子产为郑国上卿,当家更知“柴米油盐重”。

公元前594年2月,郑简公到晋国朝会,郑大夫子西陪同前往,所以子产托子西捎带书信,以劝告范宣子。子产是郑国很有才干的政治家,是个善于辞令,外交手婉高明的人。他对郑的贡献非常大,在与强国外交来往中,数次挽救了郑国的利益和尊严。在历史上的名气不低于齐国的晏子。

子产就这种状况采取了寄书说理的方式,利用晋国想极力保住盟主地位和希望得到美好声誉的心理,阐明“重币”与“轻币”的关系,使晋国不得不减轻了对诸侯国的剥削。

信的开头故作危激之论:“您治理晋国,四邻的诸侯没有听说您有什么美德,只听到了您加重了各国缴纳的贡物,我对此感到困惑不解。” 子产故作惊人之语,以期引起范宣子的重视。态度不可谓不强硬,让人想到公元前613年的郑子家告赵宣子,可见郑国的直臣还不少。

相比于郑子家,子产没有再威胁晋国,郑国或改投楚国,此时的晋楚形势早已不复当年,子产晓之以理,让范宣子意识到这对晋国维持继续称霸其实是不利的。齐桓公当年开了一个诸侯争霸的良好开头,那便是霸主应以德服人。子产便以此作为切入点,指出晋国缺少美德。由此引发的结果便是诸侯埋怨晋无德、与晋离心,晋也受贿太多内部腐化。接着子产阐述了好名声对于拉拢诸侯人心,长久维护霸主地位的重要性。

5

回看历史,此时晋国刚平栾氏之乱、再败齐军,此前又大败楚国(前557年),仍保霸主地位。但离晋危亡也不久矣。《史记》记载,十四年,吴延陵季子来使,与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语,曰:“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十九年,齐使晏婴如晋,与叔乡语。叔乡曰:“晋,季世也。公厚赋为台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门,其可久乎!”晏子然之。这两则记录,可以窥见晋平公时代赋税繁重,贪图享乐,三家分晋之势难挡。

郑子家和子产的策略并不相同,其结果都是卓有成效的,两者的本质其实不难理解,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子产想必已经察觉到晋国内部弊端丛生、外部诸侯离心的问题,以此针对性劝说范宣子,否则范宣子未必听得进去。

这篇文章说的是弱国向强国朝贡负担过重导致诸侯离心。朝贡体系是中华民族处理国与国关系的独特体制及智慧,随着历史发展,统治者集团意识到朝贡负担过重不利于统治,到明朝朱元璋确立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大大减轻了朝贡国的负担,明成祖朱棣时代,郑和七下西洋,朝贡体系达到巅峰时期。但另一方面则助长了统治者“八方来贡,万国来朝”的虚荣心,其实质则是消耗国力。中日甲午战争后,朝贡体系彻底崩溃。

不过,历史总是重复的。当今虽无有形的朝贡体系,但在所谓全球“自由贸易”的花哨名目之下,其实也隐藏着一套“朝贡体系”,这套“朝贡体系”无形但更加霸道、剥削更残酷,相比古代中华帝国的朝贡体系更为求名、让利性,“现代帝国”所建立的朝贡体系则“名利双收”,但也让人不得不想到曾经的晋国。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总部
上一篇 2023年4月5日 下午10:26
下一篇 2023年4月7日 下午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