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第34章|吴许越成

古文观止 第34章|吴许越成

春秋末年的吴越两国,自吴王阖闾和越王允常起,即互相攻伐,结为世仇。本篇所记载的是吴王夫差战胜越王勾践之后,越为了保存实力,以便再起,向吴求和。本篇突出的重点是伍员劝阻吴王不要讲和的一席话。他先以夏少康比勾践,以历史作借鉴,再分析勾践的为人,然后分析两国“同壤而世为仇雠”的利害关系,以古喻今,从现在推断将来,层层剖析不可讲和的道理,曲折详尽。

古文观止 第34章|吴许越成
古文观止 第34章|吴许越成
古文观止 第34章|吴许越成

注释

1、夫差:吴国国君,吴王阖闾的儿子。夫椒:在今江苏吴县太湖中,即包山。

2、槜李:吴、越边界地名。今浙江嘉兴县一带。定公十四年,越曾大败吴军于此地。

3、越子:越王勾践。楯:盾牌。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

4、种:文种,越大夫。太宰:官名。嚭:吴国大臣名,善于逢迎,深得吴王夫差宠信。

5、伍员:即伍子胥,吴国大夫。 6、滋:滋长。尽:断根。

7、过:夏朝国名,今山东掖县北。浇:人名。寒浞的儿子。斟灌:夏时国名,今山东寿光县东北。斟鄩:夏朝国名,今山东潍县西南。夏后相:夏朝第五代王,少康的父亲。后缗:夏后相的妻子。娠:怀孕。窦:孔穴。

8、有仍:国名,今山东济宁县。后缗是有仍国的女儿,所以逃归娘家。

9、少康:夏后相的遗腹子。牧正:主管畜牧的官。惎:憎恨。戒:警戒。

10、椒:浇的大臣。有虞:姚姓国,今山西永济县。庖正:掌管膳食的官。

11、虞思:虞国的国君。纶:地名,今河南虞城县东南。成:方十里。旅:五百人。伯:同“霸”。

12、女艾:少康臣。谍:暗地察看。季杼:少康的儿子。豷:浇的弟弟。戈:豷的封国。

13、长:助长。 14、不可食:吃不消。 15、姬:吴与周王朝同姓,姬姓国之一。

16、日可俟也:犹言指日可待。俟:等待。

译文
吴王夫差在夫椒打败越军,报了槜李之仇,顺势攻进越国。越王勾践带领披甲持盾的五千人守住会稽山,并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的太宰嚭向吴王求和。吴王打算答应他
伍员说:万万不可!臣听说:树立品德,必需灌溉辛勤;扫除祸害,必需连根拔尽’过去过国的浇,杀了斟灌又攻打斟鄩,灭了夏王相。相的妻子后缗方怀孕,从城墙的小洞里逃走,回到有仍,生了少康。少康后来做了有仍的牧正,对浇恨极了又能警惕戒备。浇派椒四处搜寻少康,少康逃奔有虞,那里做了庖正,躲避祸害。虞思两个女儿嫁给他封他纶邑,有田一成,不过十里,有众一旅,不过五百。但他能布施德政,开始谋划,收集夏朝的余部,使其专心供职。派女艾去浇那里探听消息,派季舒去引诱浇的弟弟豷,终于灭亡过国和戈国,恢复夏禹的功业,祭祀夏的祖先,以配享天帝,维护了夏朝的天命。现在吴国不如过国,越国却大于少康,如果让越国强盛起来,吴国岂不就难办了吗?勾践这个人能够亲近臣民,注重施布恩惠。肯施恩惠,就不失民心;亲近臣民,就不会忽略有功之人。与我国土地相连,世代有仇,现在战胜了不但不加以消灭,反而打算保全他这真是违背天命而助长仇敌,将来后悔也来不及了姬姓的衰亡,指日可待呀。国处在蛮夷之间,而又助长仇敌,这样谋霸业,行不通啊!吴王不听。伍员退下来,对人说:越国用十年时间聚集财富,再用十年时间教育和训练人民,二十年后,吴国的宫殿怕要变成池沼啊!

《吴许越成哀公元年

这是古文观止中《左传》选篇的最后一篇,讲的是吴越争霸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许,应许。成,停战求和,吴国同意越国停战求和的请求。阖闾伐越,受伤不治身亡,他的儿子夫差即位,发誓为父报仇。三年后,也就是鲁哀公元年,夫差兴兵报仇。这一年离三家分晋,春秋进入战国只有二十多年了。

古文观止 第34章|吴许越成

1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

吴王夫差在夫椒山打败越国,报了槜李之仇。槜李位于现在的浙江嘉兴附近,吴越边境,富春江以北,一直是吴国的领地。吴国伐楚,越国趁机占领了这里。所以阖闾率军到这里攻打越国,最终被勾践所杀。夫椒山在现在太湖西洞庭山,是吴国核心区域,为什么在这里作战呢?

古文观止 第34章|吴许越成

(槜李的位置)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练兵准备报仇,所以不听劝阻,执意先发制人,出兵伐吴,在夫椒山被吴军截击。夫差本想报仇,现在却变成了自卫反击战。

遂入越。

吴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越国境内。

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

甲楯,披甲执盾的武士。越王勾践凭借五千重装步兵坚守会稽,会稽是越国国都,吴国这一波自卫反击很有咱新中国打印度的气势。

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

勾践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太宰伯嚭向吴国求和。伯嚭,楚国令尹子常听信费无极谗言灭了卻宛一家,卻宛只有一个儿子逃出来,就是伯嚭。他到了吴国受到阖闾重用,官至太宰。所以吴国两位最重要的大臣伍员和伯嚭都是楚国人。

再看越国,咱们都知道范蠡和文种是勾践的左膀右臂,这两个人恰好也是楚国人。范蠡是楚国宛城平民,和宛城地方官文种是好朋友。因为楚国政治黑暗,平民没有机会从政,底层官员也得不到升迁。实际就是阶级固化,没有上升通道。于是鲁昭公三十一年,范蠡劝文种一起奔越,双双受到越王允常重用,所以吴越争霸实际是楚国人的战争。

古文观止 第34章|吴许越成

(吴越争霸实际是楚国人的战争)

说明一下,范蠡这个人《左传》未载。文种就只出现在这一段中。这二人的故事在《吴越春秋》《越绝书》以及后来的《史记》中记录的比较详尽,毕竟左丘明是鲁国人,吴越当时对鲁国来说都是野蛮人,所以只记录一些影响到中原的大事件也比较正常。

吴子将许之。

吴王夫差准备同意和谈。就差这临门一脚了,夫差居然要和谈,这是个什么操作呢?受阖闾恩惠也想为他报仇的伍员看不懂了,他出来说: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呢?你看我,破楚都城,掘墓鞭尸,这才是报仇。你倒好,杀父仇人就在眼前居然要议和?

【译】吴王夫差在夫椒打败越军,报复了槜李那次战役的仇恨,于是攻进越国。越王勾践带领披甲持盾的五千人坚守会稽山,并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的太宰嚭向吴王求和。吴王打算答应他。

2

伍员(yún)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guō)浇(ào)杀斟灌以伐斟鄩(xún),灭夏后相。后缗(mín)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jì)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yì),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chóu)。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伍员(yún)曰:不可。

伍员说:不可!直截了当下了结论。从这两个字可以看出伍员为人,刚强直接。这种人即使有能力,也很难受领导喜欢,没办法,人性就是如此。之后伍员开始论述为什么不可以。

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先引用了一句格言,树立德行就要不断的培养,治疗病痛就要铲除彻底。接着,他下面又为夫差讲了一个因去疾不尽而被反杀的案例。

昔有过(guō)浇(ào)杀斟灌以伐斟鄩(xún),灭夏后相。

从前过国的过浇杀死斟灌继而攻击斟鄩,灭亡了夏后相。这涉及到夏朝的一段往事,启建立了夏朝,从此开始家天下。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不靠谱,天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有一次他去山东打猎的时候,被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捉走了。接着后羿废太康,立其弟中康为傀儡。从此夏朝政权落于东夷之手,这就是所谓的太康失国。中康在位七年后去世,其子相和夏朝的老班底逃到了斟鄩,斟鄩是夏的国都所在。此篇文章中斟鄩可能是个人名,毕竟杀斟灌伐斟鄩。

羿篡夏之后也骄奢淫逸,八年后他被手下寒浞(zhuó)所杀,权柄被窃取。浇(ào)就是寒浞(zhuó)的儿子,被封在过地,所以称为过浇。他替父亲讨伐夏朝残余势力,杀了中康的儿子后相。因为后羿和寒浞都是篡位之君,所以孔子编订国君世系时把他们排除在外了。

古文观止 第34章|吴许越成

(浇(ào)就是寒浞(zhuó)的儿子,被封在过地,所以称为过浇。)

后缗(mín)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

后缗是相的妻子,方娠,刚刚怀孕。她从墙洞里逃走,回到了娘家有仍。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少康,在有仍做了牧正,畜牲业管理局局长。

古文观止 第34章|吴许越成

(过浇追杀少康)

惎(jì)浇能戒之。

少康憎恨过浇,时刻戒备着他。

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过浇派椒来捉拿少康,少康逃到有虞。有虞和有仍都是夏朝时的小国,特别是有虞氏,是当年舜的部族。少康到有虞去做了庖正,厨房的主管,以此免受过浇的迫害。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

有虞的首领名字叫思,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五帝之一的大舜,是有虞氏,所以称虞舜,姓姚也称姚舜。舜每个眼睛都有两个瞳孔,有个名字叫重华,所以他也叫姚重华。有虞氏的两个公主都姓姚,故而称为二姚。

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诸,之于。把纶这个地方封给少康。土地方圆十里为一成,就这么点土地。士兵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四行为卒,五卒为旅。算一下一旅有多少人?只有五百人。这就是少康的家底,两个老婆,一成土地,五百士兵。

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少康广施恩德,开始谋划复国。以此收拢夏的遗民,安抚他们,给他们官职。这是开始组建政府了。

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yì)。

同时派一个叫艾的美人到过浇那里当间谍,又派一个叫季杼的美人去引诱浇的弟弟豷。这个故事是有史以来,咱们老祖宗第一次使用女间谍的记录。

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于是覆灭了过和戈,戈就是豷的封国。恢复夏禹功绩,奉祀夏的祖先配享上天,恢复了夏朝原有的典章制度。到这里夏朝少康复仇的故事就讲完了。实际也把越王勾践的计划说透了,所以到此话锋转折。

古文观止 第34章|吴许越成

(少康复国)

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

今天的吴国不如当年的过国国力强盛,而越国却比当年的少康力量强大。开始点题当今吴越如过夏故事。

或将丰之,不亦难乎?

如果给越国兴盛的机会,不就成了吴国的祸患吗?进一步扣题,过浇的一大败笔就是没能斩草除根,你难道也要给越国机会吗?

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

勾践亲近百姓又致力于施加恩惠,务施就不会失去人心,亲民则百姓就乐意为他效命。少康是怎么强大起来的?不正是务施亲民吗?

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chóu)。

况且越国和我国土地相接,又世代为仇。

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

现在打败他却不占有他的土地,还准备让他存活,这是违背天理而使仇敌兹生,即使以后后悔,也没办法了。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本来我们两国已经是不死不休,现在你放过他,以后谁来放过你呢?

姬之衰也,日可俟也。

吴国王室也是姬姓,你放过越国,那吴国的衰败,就指日可待了。

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bà),必不行矣。

蛮指楚国,夷指越国,现在吴国已经把自己当姬姓正统了对吧。我们处于楚越之间,而使敌寇势力增长,就凭这,还想北上中原称霸?肯定是行不通的。注意这里伍子胥提到了“求伯”,说明吴国是有争霸的野心的。而重视自己的姬姓,也正是这份野心的体现。

【译】伍员说:“万万不可!臣听说:‘树立品德,必须灌溉辛勤;扫除祸害,必须连根拔尽’。从前过国的浇,杀了斟灌又攻打斟鄩,灭了夏王相。相的妻子后缗方怀孕,从城墙的小洞里逃走,回到有仍,生了少康。少康后来做了有仍的牧正,他对浇恨极了,又能警惕戒备。浇派椒四处搜寻少康,少康逃奔有虞,在那里做了庖正,躲避祸害。虞思两个女儿嫁给他,封他在纶邑,有田一成,不过十里,有众一旅,不过五百。但他能布施德政,开始谋划,收集夏朝的余部,使其专心供职。他派女艾去浇那里刺探消息,派季舒去引诱浇的弟弟豷,终于灭亡过国和戈国,恢复夏禹的功业,祭祀夏的祖先,以配享天帝,维护了夏朝的天命。现在吴国不如过国,越国却大于少康,如果让越国强盛起来,吴国岂不就难办了吗?勾践这个人能够亲近臣民,注重施布恩惠。肯施恩惠,就不失民心;亲近臣民,就不会忽略有功之人。他与我国土地相连,世代有仇,现在我们战胜了他,不但不加以消灭,反而打算保全他,这真是违背天命而助长仇敌,将来后悔也来不及了!姬姓的衰亡,指日可待呀。我国处在蛮夷之间,而又助长仇敌,这样谋霸业,行不通啊!”

3

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弗听。

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谏。夫差做的这个决定挺迷惑的,毕竟现在越国只是提出求成,也没提什么条件,怎么就要放过勾践了呢?其他典籍中则是说伯嚭接受文种贿赂向夫差进谗所致,倒也可能是原因之一。至于越国怎么和吴国谈的,《左传》中没有记载。当然更没有提到西施这个人了。

伍子胥劝谏不成,退下后叹息一声,说出了一段千古流传之语。

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越国用十年时间生育积累,再用十年时间教育训练。二十年之后,吴国就要被他们毁灭了吧。

【译】吴王不听。伍员退下来,对人说:“越国用十年时间聚集财富,再用十年时间教育和训练人民,二十年后,吴国的宫殿怕要变成池沼啊!”

4

全文的重点就是伍子胥不可之后的那段话,树德、去疾提纲挈领,少康故事与分析吴越局势一一对应。一古一今,严丝合缝,逻辑缜密,处处警醒。

5

这一篇内容比较短,又是名篇。插一段《左传》选篇,聊聊吴国获胜以后的故事。

伍子胥说吴国求伯,有想谋取霸主权威之心。实际上自阖闾时就已经萌生这个念头了,甚至寿梦时就有这个梦想了,不过称霸对寿梦来说只是一个梦想而已。直到吴国发展到现在,才真正有了与梦想相匹配的实力。为什么吴国一定要攻伐越国呢?一是越国作为楚国的铁杆盟友,必然要打击;二是灭越则吴国后方才能稳定,更能获取越国的战略资源,以此为力量挺进北上,称霸中原。现在越国被打败了,而且看起来败得很彻底。虽然没有被灭亡,但也仅仅是没有灭亡罢了。所以吴王夫差一面纵情享乐,一面北上争霸。

第一个目标就是陈国,陈国自夏徵舒之乱,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楚国的附庸。现在吴国势头正劲,陈国又依附了吴国。

子西论吴

哀公元年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

吴国军队开进陈国,楚国的大夫们都害怕了:下一步是不是又要打我们了?阖闾能够使吴人效力,所以在柏举打败了我们,说柏举之败不说破我郢都,大家还是好面子的。现在听说他的儿子更厉害,我们可怎么办呢?这是被吓破胆了。这时子西站出来发表评论。子西是楚公子申,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的哥哥。当初楚平王去世,令尹子常也就是囊瓦想拥立他做楚王,当时被他拒绝了,所以楚昭王才得以即位。后来子常出逃,子西危难之时收拢楚国部队,坚决和吴军抗争,最后在秦国、随国的帮助下迎回楚昭王,收复郢都,是有大功的。所以楚昭王任命他做令尹。

说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忘了一个人,费无极。这家伙差点把楚国搞灭了,他去了哪里了呢?鲁昭公二十七年,楚令尹子常听信他的谗言灭了卻宛一族,楚国举国震动,所有高层都对子常不满。所谓“近胙者莫不谤令尹”。子常为了平息众怒,就把费无极推出来当替罪羊杀了。并且“尽灭其族,以说于国”,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年了。之前都是费无极灭别人的族,现在他自己也被灭族了。可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子西说:大家应该关心的是咱们自己内部不团结,而不是吴国如何强大。当年阖闾吃饭从来不配两个菜,食不二味,贵族生活考究,至少铺两层席,屁股下面的叫席,席下面叫筵。阖闾坐卧只用一层席,这叫居不重席。王室和贵州盖房子都高筑地基,显示和平民不同,阖闾的房子不是这样的,不筑高基,这就叫室不崇坛。春秋时的文物里有很多精美的漆器,其中以红色取自朱砂最为珍贵,而且雕工精美,阖闾不用这种高级产品,叫器不彤镂。

王室中不修建装饰用的台、观、亭、榭,乘坐的舟、车都不特殊装饰,衣服用具和普通人一样,不选择耗费人力财力的东西,说明阖闾节俭,不忘根本。

在国内发生天灾瘟疫时,阖闾亲自巡视安抚救济孤寡之家,急民之所急,不脱离群众。在军队中,饭煮熟之后士卒分完自己才敢吃,他吃过的东西,士兵都吃过,扎根基层,和战士同吃同住,收拢军心。

勤恳体恤百姓,和他们同甘共苦,因此人民劳作而不疲倦,知道自己即使死了也有抚恤不会白死。我们之前的令尹子常和阖闾恰恰相反,所以吴国能够战胜我们。现在听说夫差,居处有楼台水榭,园林之美,宿时有美人如花,嫔妃如云,即使出门一天,想要的一定要得到,喜欢的东西都带在身边。说起这个,大家有没有想起另一个人?对了,就是大鹏金翅雕楚灵王,那玩的更高级,行军在外工匠随行。

囤积奇珍异宝,以玩乐为正事,把百姓当做仇寇,每日役使,无休无止,他这样已经先打败自己了,怎么能打败我们呢?

子西这段话切中了夫差的要害,《石碏谏宠州吁》中,所谓“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段话哪怕拿到今天,都非常具有警醒意义。

总之,伍子胥说的是吴国后来灭亡的外部原因。子西则说的是吴国灭亡的内部原因。现在二者齐聚,吴国已经没有几年好日子喽。

6

公元前494年,吴越夫椒之战,吴胜越败。史实记载,越王勾践不听范蠡劝阻,决定先发制人,从山地率大军攻向水网密布的太湖。此时是夫差继位第二年,距离阖闾在槜李之战败于勾践,已过三年。结果,在日日被伍子胥念叨的”夫差!而忘越王之杀尔父乎?”的紧箍咒所驱动下的夫差,以及苦练三年之久的吴国大军面前不堪一击,夫差大军一路从辖区夫椒攻打至越国腹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

最后,越军只剩下五千人,整个越国危在旦夕。于是,勾践听从范蠡献计,开始了中国历史惊心动魄的复仇史诗,“卧薪尝胆”。当然,在这之前,还有最后一关,即求得夫差的宽容,不杀勾践。文种贿赂吴太宰伯嚭,并以越国珍宝美人及越王室作奴的代价,使其向吴王游说求和。伯嚭与伍子胥同为吴国重臣,但伯嚭是百依百顺的宠臣,而伍子胥则是颐指气使的权臣。此时,夫差大仇得报,志得意满。而此时伍子胥又发表了一番逆耳之言。

伍子胥的核心观点是“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即赶尽杀绝,不留后患。并引用了夏朝“少康中兴”的历史劝谏夫差。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中兴为名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900年代,东夷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夺取了当时昏庸无能的夏朝,史称“太康失国”。后羿执政8年,不修民事,部下寒浞趁机杀死后羿,夺取有穷氏大权,而寒浞派儿子浇对被贬斟灌、斟鄩两地的夏氏后裔赶尽杀绝,杀了夏后相,所幸夏后相的妻子后缗从城墙的小洞里逃走跑回了娘家有仍,生下了夏少康。结果浇又追杀到有仍。夏少康于是跑到了有虞,有虞国君收留了夏少康,少康当上了有虞的庖正,也就是掌管饮食的官员,有虞国君将两个女儿许配给夏少康,分封了十里田地及500个随从。

凭借这一有生力量,夏少康开始复国之路,即“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简而言之,施德以集结夏朝旧部,派臣做间谍、派儿子引诱,终于灭掉浇的封国过和寒浞的弟弟封国豷,直捣老巢,中兴夏朝。

古文观止 第34章|吴许越成
“少康中兴”人物关系图

显然,在伍子胥看来,勾践可能成为少康,最后中兴复国。从形势来看,吴国比不上当时权势熏天的过国,而越国的势力显然高于少康。越国对吴国的威胁不可不防;从勾践来看,勾践是一个亲近臣民,注重施恩,容易重新恢复民心,吸引贤达;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吴国已经占领越国,为何不一蹴而就,反而却要保全越国?

作为一位曾以复仇作为个人使命的人,伍子胥从谋划阖闾上位到策划要离刺杀公子庆忌,最后攻破都城郢都,步步为营,以弱胜强。因此,伍子胥显然会关注越国的复仇能力。经考察得知勾践非凡人,如果不消灭之,未来必然成祸。况且,在槜李之战中,勾践三战三败,竟然派死囚在吴军阵前自杀以偷袭阖闾,其阴谋诡计胜于阖闾,更何况夫差。

但是,从夫差这边来看,情况可能完全是不一样的。其一,伍子胥所举例中,将勾践比作华夏明主少康,将夫差比作浇,暗含贬低夫差的意思,显然举例是不够合适的。其次,相比于老谋深算的伍子胥,夫差苦练三年得来的胜利并不特别困难。无论是对勾践的判断能力,还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夫差是失去准心的,过于低估勾践而高估自己。

夫差的判断有多方面综合原因,包括对伍子胥的暗含不满、对勾践的低估、对自己的高估,有其必然性。事实证明,夫差有其雄才大略,其后败齐,逐鹿中原,黄池会盟诸侯便是证明,总之一失足成千古恨。

最终吴王夫差还是同意了议和。三年后越王勾践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伍子胥劝谏不成,只得退出大堂,跟旁边的人诉苦:“越国通过十年的休养生息,再有十年的教育和训练,二十年之后,我吴国恐怕将会沦为一片沼泽之地。”

7

读了这个故事,很让我们疑心,这是否是后来添加上去的,因为伍员,也就是伍子胥,真的是料事如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竟然就在二十年后灭掉了吴国,应了伍子胥的预言。当然,这个故事没有造假,而是真实的历史事实。

我们的确要佩服伍子胥的眼光和头脑了。他是清醒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理性的精神和现实主义态度。他识破了越国在兵临城下之时媾和来保存实力的意图,援引历史教训来告诉吴王夫差,却未被采纳。

这又一次告诉我们: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发展虽然不是重复循环的,但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确乎要栽大跟头。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的“少康中兴”,就是一面镜子。国家虽然亡了,但留下了复仇的种子,为日后的复兴提供了火种。星星之光,可以燎原。少康就真的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灭掉仇敌,光复了祖先的业绩。

教训之二,是对陷入困境的“穷寇”,要穷追猛打,直至彻底消灭,不留任何祸根,不使敌手有任何东山再起的希望,也就是要灭掉“种子”。还是毛主席英明,他老人家早就说过:“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鲁迅先生也极力倡导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即使狗儿落入水中做出哀求的可怜状,也要痛打之,否则,它一旦爬上岸来,又会咬人的。古人也总结过不能纵虎归山,要不然会遗害无穷。从这个方面来说,吴王夫差放过越王勾践,实在是养虎遗患,玩火以至自焚。

教训之三,从越王勾践的角度说,在明知对手强大时,及时的表示屈服,要求媾和,以便保存实力,另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是迫不得已最好的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勾践不愧为识时务者,在即将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甘拜下风,屈居人下,以屈求神,保住了复仇的种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教训之四,要有坚韧不拔地坚持下去的毅力,事业终将成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勾践大概是牢记住了这一点,并且再退一步,加上十年,用两倍的时间来为复仇作准备。这个过程也够漫长的,其中的屈辱辛酸,非局外人所能体验。以国君的身份,卧薪尝胆,这要有超出常人的毅力。在长期的艰难困苦之中,人的精神随时都会有崩溃的可能,随时都可能因挫折而彻底的放弃希望和努力。但是勾践坚持下来了。因此我们也要敬佩勾践,佩服他的坚韧不拔地向目标挺进的毅力。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总部
上一篇 2023年4月12日 下午10:51
下一篇 2023年4月14日 下午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