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第55章|杜蒉扬觯

古文观止 第55章|杜蒉扬觯

晋国大夫知悼子死了,晋平公却饮酒作乐。杜蒉认为这样做是违礼的,但他只是一名宰夫,地位卑微,不便犯颜直斥平公的不是,于是他采用间接批评他人的方式对平公进行讽谏。晋平公醒悟,接受了杜蒉的劝谏。

古文观止 第55章|杜蒉扬觯
古文观止 第55章|杜蒉扬觯
古文观止 第55章|杜蒉扬觯


【注释】

①知悼子:知罂(yīng),春秋时晋国大夫。悼是他的谥号。
②师旷:晋国乐师。李调:晋臣。侍:作陪。鼓钟:敲钟。
③杜蒉:晋平公的厨师。
④寝:寝宫。国君休息的宫殿。
⑤降:这里指走下殿阶。
①进之:让他进来。曩者:刚才。
②饮:要别人喝酒。
③子卯不乐:商纣王是在甲子那天自杀,夏桀在乙卯日被流放的,所以甲子日、乙卯日是历代君王的忌讳之日,禁止享乐。
④在堂:灵柩还放在殿堂里没有下葬。
⑤悼子是亲近大臣,死了还没下葬,这忌讳应当大于桀纣之忌。
⑥太师:对乐师的称呼。诏:告诉。
⑦亵臣:宠幸的近臣。疾:犹言忌讳之事。
⑧宰夫:厨师。共:同“供”。匕:羹匙。“刀匕是共”,宾语前置句。
⑨与:参加。知防:察觉和防止违礼的事。
⑩扬:高高举起。觯:饮酒器皿。
⑪爵:饮酒器。

【译文】

知悼子死,还没有下葬。平公饮酒(作乐),师旷、李调陪伴侍奉,敲击编钟(演奏乐曲)。杜蒉从外面来,听到编钟声,说:“(平公)在哪?”(仆人)说:“在寝宫。”杜蒉前往寝宫,拾阶而上。斟酒道:“师旷干了这杯。”又斟酒道:“李调干了这杯。”又斟酒,在大厅的北面(面对平公)坐下干了酒。走下台阶,跑着出去。 平公喊他进来,说:“蒉,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所以不跟你说话。你罚师旷喝酒,是为什么啊?”(杜蒉)说:“子日和卯日不演奏乐曲(据说夏朝的桀王逃亡在山西安邑县于乙卯日死亡;商朝的纣王在甲子日自焚死亡。后代君王引以为戒,以子卯日为‘疾日’,不演奏乐曲)。知悼子还在堂上(停灵),这事与子卯日相比大多了!师旷,是太师啊。(他)不告诉您道理,所以罚他喝酒啊。”“你罚李调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说:“李调,是君主身边的近臣。为了一点喝的一点吃食忘记了君主的忌讳,所以罚他喝酒啊。”“你自己(罚自己)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说:“我杜蒉,膳食官而已,不去管刀勺的事务,却敢干预(对君主)讲道理防范错误的事,所以罚自己喝酒。”平公说:“我也有过错啊。斟酒来罚我。”杜蒉洗干净然后高高举起酒杯。平公对侍从们说:“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丢弃这酒杯啊。” 直到今天,(人们)敬完酒后,都要高举酒杯,叫做“杜举”。

《杜蒉(kuì)扬觯(zhì)》礼记·檀弓下

1

公元前557年―前532年的晋平公时代,当时距离“春秋霸主”晋文公去世已经八十多年,但平公是晋悼公的儿子,晋悼公被视为晋国“中兴霸主”,所以,平公继承的家业应当是雄厚的,从军事上先后大败齐灵公、齐庄公、楚公子格等,在军事上仍然维持着称霸的地位,也可以看得出。

但是,这个时期,也是晋国公室走向衰退,大权旁落,最后导致三家分晋的关键的历史时点。外患可控,但“内乱”的隐忧已经被有识之士觉察。

吴延陵季子、晋叔向、齐晏婴,均为当时贤才兼备之人,可以说名扬于诸侯。而他们几乎同时洞察到了晋国内部的问题。按照叔向的说法,晋平公肆意加重百姓赋税,大兴土木修筑池台楼阁,不务正业,沉迷享乐,导致政务主要在权臣大夫手里。刘向的《说苑·正谏》记载,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下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可见一斑。

对内如此,对外也是极尽剥削之能事。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前544年,“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也就是说,作为大国的晋从小国的鲁肆意取用,相当过分。

而相比而言,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这些主要的臣子反而比较收敛。例如,《叔向贺贫》中提到了韩宣子,他对叔向坦诚说,“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也就是说,君王纵欲无道,权臣反而注重节制。对比之下,延陵季子的判断是有道理的。人心所向,不言而喻。

既然平公如此沉迷享乐,那么,精通此道者自然也成为了政治“红人”,比如著名乐师师旷,以及掌管君王饮食的膳宰杜蒉。

值得一提的是,师旷、杜蒉非等闲之辈,懂君臣之礼,有政治才华,所以常常充当平公的参谋以及成为谏者。本文“杜蒉扬觯”选自《礼记》,讲的便是杜蒉对晋平公的一次巧妙的劝谏。

2

杜蒉是晋国人,他的职业是“宰夫”。在《左传》中,他的名字叫屠蒯,又是宰又是屠的,很明显他是一个职业杀手,杀猪牛羊的。谁才有资格吃这三种动物的肉呢?当然是君主了,所以宰夫也承担君主厨师的工作。

觯是酒杯,扬觯就是把酒杯高高举起。一个宰夫举起酒杯的动作为什么能够名留史册呢?这一篇也出自《檀弓》,当然还是和死亡、葬礼有关系。

3

“知(zhì)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篑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篑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知(zhì)悼子卒,未葬。

知悼子叫荀盈,就是《楚归晋知罃》中知罃的孙子。他是晋平公时的下军佐,位列六卿,是非常重要的人物。现在他去世了,还没有下葬。

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

这个时候平公喝酒,师旷、李调陪侍。鼓钟,鼓是动词,敲钟奏乐。这确实有点不合时宜,这边国之重臣去世还没下葬。作为领导的晋平公不哀悼也就罢了,还公然饮酒作乐,确实不像话,难怪荀盈的谥号是悼。

杜篑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

杜篑从外面进来,听到钟乐之声,问侍者:这是在哪儿敲钟呢?

曰:“在寝”。

侍者回答:在君上的寝宫之内。

杜篑入寝,历阶而升。

杜篑就奔寝宫而去,一步一个台阶的往上走。专门提到历阶,上台阶的方法在礼中也是有规定的,一般三种上法,最庄重的叫连步,一只脚上台阶,另一只脚跟上,一阶一停。其实就是历阶,咱们最平常的走法,一步一台阶。之后就是越阶,一步两三个台阶。杜篑听到不合时宜的钟声要去看看情况,以历阶的形式走,既急促又不失礼。一个“宰夫”怎么还搞这么麻烦,而且君主饮酒作乐关你什么事。

还真关他的事。宰夫确实就是主管君主饮食的,但如果遇到宴饮,特别是国宴,宰夫的地位就体现出来了,国君地位高贵,正式筵席之中不能亲自敬酒迎宾。除了天子之外,谁当得起君侯敬酒呢?所以宴会上就由宰夫来替代国君做这些工作,称之为筵席中的“主人”。因此宰夫必须熟悉各种礼仪,而且宴会时也有义务参与。现在国君宴饮奏乐,杜篑可不得去看看吗?

到了寝宫,他迅速进入了自己的角色。

酌曰:“旷饮斯”。

斟上一杯酒,说:来,师旷,喝了这一杯。一点也不客气,这是罚酒。

又酌曰:“调饮斯”。

又斟一杯就说:来,李调你也喝。

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

又斟一杯,自己在屋堂之中面朝北方跪坐而饮。这酒喝的也有礼数,面朝北其实就是正对国君。君侯最尊贵坐北面南,自己地位最低,北面跪坐饮酒。老外不懂中国文化,搞个品牌叫北面,这名字的地位就比别人低啊。杜篑一进屋就罚酒,而且别的话一句都没说。

降,趋而出。

罚完酒,下台阶,快步往外走。

晋平公也纳闷啊,你也不和我说话,上来就罚了三杯酒,也不说因为啥,喝完就跑了,你这是干什么啊?

【译】知悼子死,还没有下葬。平公饮酒(作乐),师旷、李调陪伴侍奉,敲击编钟(演奏乐曲)。杜蒉从外面来,听到钟声,说:“(平公)在哪?”(仆人)说:“在寝宫。”杜蒉前往寝宫,拾阶而上。斟酒道:“师旷干了这杯。”又斟酒道:“李调干了这杯。”又斟酒,在大厅的北面(面对平公)坐下干了酒。走下台阶,跑着出去。

4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nǎng)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也?”曰:“篑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篑洗而扬觯。”

平公呼而进之。

晋平公就把杜篑喊了回来。为什么要呼呢?杜篑跑太快了,声音小了他听不见。

曰:蒉,曩(nǎng)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

曩,过去、刚才。开,开导。晋平公说:杜篑啊,我看你刚才心里是有话想和我说,所以我故意不搭理你。晋平公也不是糊涂人,看出来了。但是我不问你你就不说,搞得我心里还挺痒痒的,所以我还是问问你。

尔饮旷,何也?

你罚师旷酒是为什么呢?

曰:子卯不乐。

杜篑说:子卯不得奏乐。传说夏桀死于甲子,商纣亡于乙卯,到了周朝就要求不能在这两天搞娱乐活动,告诫世人勿忘亡国故事的意思。

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

知悼子还在堂上停灵没有下葬,这不比子卯之日更重要吗!

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

师旷是太师,他不提醒您注意,因此罚他喝酒。

“尔饮调,何也?”

你罚李调喝酒,是为什么呢?

曰:调也,君之亵臣也。

杜篑说:李调这家伙,是您的近臣。

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饮之也。

为了口腹之欲就忘记提醒君主应该忧虑的事情,因此罚他喝酒。

“尔饮,也?”

你自己怎么还喝了一杯呢?

曰:“篑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饮之也。”

匕,这里不是匕首,而是一种类似汤匙的餐具。共通供,供给。知防,知是知谏,知而立谏,知道君主做的不合适就马上进谏。防是防闲,防备约束别人犯错误。我是个宰夫,不去做饮食器具的供应保障工作,却偏偏敢于知谏防闲,因此也自罚一杯。这是罚自己吗?明明是奖励自己。

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篑洗而扬觯。

晋平公听了之后说:寡人也有错,来,倒酒,我也该罚一杯。晋平公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但脾气好这件事放在君主身上不见得是好事,后来晋国政在私门、大权旁落也和晋平公的性格有关系。现在晋平公要自罚一杯,杜篑该怎么做呢?

杜篑洗而扬觯。

杜篑把酒杯清洗干净,倒上酒,高高举起,奉到君前。

【译】平公喊他进来,说:“蒉,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因此不跟你说话。你罚师旷喝酒,是为什么啊?”(杜蒉)说:“子日和卯日不演奏乐曲(据说夏朝的桀王逃亡在山西安邑县于乙卯日死亡;商朝的纣王在甲子日自焚死亡。后代君王引以为戒,以子卯日为‘疾日’,不演奏乐曲)。知悼子还在堂上(停灵),这事与子卯日相比大多了!师旷,是太师啊。(他)不告诉您道理,因此罚他喝酒啊。”“你罚李调喝酒,(又是)为什么呢?”

(杜蒉)说:“李调,是君主身边的近臣。为了一点喝的一点吃食忘记了君主的忌讳,因此罚他喝酒啊。”“你自己(罚自己)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说:“我杜蒉,膳食官而已,不去管刀勺的事务,却敢干预(对君主)讲道理防范错误的事,因此罚自己喝酒。”平公说:“我也有过错啊。斟酒来罚我。”杜蒉把酒杯洗干净后高高举起。

5

“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是爵也!”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是爵也!”

晋平公一饮而尽后,和身边的侍者说:我死之后,一定不要把这只酒杯丢弃掉。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里革断罟匡君》中鲁宣公也说: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有教育意义的物品,要放到博物馆里好好珍藏。师旷就没有师存会来事,没有说一句:您与其担心死后这个酒杯会被丢弃,不如活着的时候让杜蒉一直在您身边。不过晋平公应该确实是重用杜蒉了,《左传》记载杜蒉扬觯发生八年后的昭公十七年,杜蒉以晋国使者身份前往周国进行外交活动。

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直到今天,筵席中敬完酒,也要高扬酒杯。这个动作就被称为“杜举”。【译】平公对侍从们说:“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丢弃这酒杯啊。”直到今天,(人们)敬完酒后,都要高举酒杯,叫作“杜举”。

6

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酒文化。有礼、有教、有名、有典,当代酒桌上那一套充满恶臭的玩意儿,怎么敢提文化二字。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总部
上一篇 2023年4月26日 下午10:16
下一篇 2023年4月27日 下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