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第59章|范雎说秦王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古文观止 第59章|范雎说秦王

范雎随秦使王稽由魏入秦后,并没有引起昭王的特别重视,昭王并没有立即召见他。为了能使自己的治国才能得以早日施展,范雎不得已给昭王写了封上书,向昭王自荐,并希望他能召见自己,以便进一步陈述自己的治国谋略。昭王读信后大悦,并立即下令召见范雎,这篇文章便是秦王召见范雎时两人的谈话。

古文观止 第59章|范雎说秦王
古文观止 第59章|范雎说秦王
古文观止 第59章|范雎说秦王
古文观止 第59章|范雎说秦王
古文观止 第59章|范雎说秦王
古文观止 第59章|范雎说秦王

【注释】

①范雎(ju):字叔,战国时魏人。先随须贾使齐,齐襄王重其才,给予赏赐,未受。回魏后,须贾向魏相魏齐举报此事,认为他出卖了国家机密,被鞭笞,装死方得脱。后随秦国的谒者王稽逃到秦国,上书秦昭王,被任为相,取代了穰侯 (昭王之舅父)。王: 秦昭王,公元前306—251年在位。

②跽(ji): 长跪。古人常以两膝着地、臀部贴紧脚跟谓之坐,离开脚跟谓之跪,跪而直腰挺身谓之跽 (长跪)。

③吕尚: 姜太公,字子牙,又称太公望,封于吕,故称吕尚。文王: 周文王。传说姜太公垂钓于渭阳 (今陕西歧县渭水之北) 之滨,文王与他一见如故,立为统军太师,后助武王灭纣。

④交疏: 交谊不深。⑤羁旅: 他乡作客之人。

⑥厉: 通 “癞”,以漆涂身,使皮肿癞,改形变貌。被发:披发。

⑦乌获: 秦武王的力士。奔、育: 孟奔、夏育,卫国勇士。

⑧伍子胥: 春秋时楚人,名员,其父兄均被楚平王杀害,他逃奔吴国,助吴王阖闾伐楚陷郢,报父兄之仇。橐(tuo): 麻布袋子。昭关: 今安徽含山县西北小岘山上。菱水: 即溧水,在今江苏溧阳县。

⑨箕子: 商纣王叔父,名胥余,官太师,封于箕 (今山西太谷东)。因谏纣王被囚,披发作疯癫。接舆: 陆通,春秋时楚国隐者,曾披发装疯避世。

⑩蹶 (jue):跌倒,此指死亡。

⑪保傅: 泛指辅助天子和辅教诸侯子弟的官员。此指宫内女保、女傅等女官。昭奸: 辨别奸邪。昭,觉察。

⑫慁 (hun): 同“溷”,打乱,烦扰。

【译文】

范雎到了秦国,秦昭王迎他于朝廷之上,并以宾主之礼恭敬地接待他。范雎辞让,不敢接受。当日,秦昭王立刻召见范雎。在场的人见范雎受到如此隆重之礼,没有一个不惊讶失色的。秦昭王叫左右的人离开,宫中空无一人。这时,秦昭王跪在地下,膝行向前,问道: “先生有什么办法指教我呢?”范雎 “嗯嗯” 两声,没有回答。过了一会,秦昭王再次请求,范雎仍然 “嗯嗯”两声,像这样一连重复了三次。秦昭王直挺挺地跪着说: “先生不愿指教我了吗?”

范雎忙谢罪说: “我不敢这样啊! 我听说吕尚当初遇见文王之时,是一个在渭水北岸钓鱼的渔夫,与周文王的关系是很生疏的。但文王听他一席话后就立他为太师,同车载他归去,这是因为他讲的道理很深刻。所以,文王用吕尚果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最后统一天下,做了帝王。假如文王疏远吕尚,不同他深入讨论,即使周天子没有做帝王的德性,文王和武王也没有办法成就他的王业。现在,我只是一个客居秦国的人,与大王交情生疏,而我要说的都是匡正人君人臣的事,处于别人至亲骨肉之间。我愿意表达自己浅陋的忠言,但我不知道大王愿不愿听,所以大王三次询问我都没有回答,原因就在这里。

“我不是有所害怕不敢讲话,我知道今天在大王面前讲了话,明天可能会被诛杀,但我不怕。大王果真照我的话去做,死亡不足以成为我的祸患; 放逐不会使我感到忧伤; 漆身生癞,披发佯狂,也不足以成为我的耻辱。圣明的五帝也死,仁爱的三王也死,贤能的五霸也死,大力士的乌获也死,勇猛的孟奔、夏育也死。死,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如果我处于必死的境地,而对秦国稍微有些补益,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我有什么忧虑的呢?

“从前,伍子胥藏在麻布袋中逃出昭关,夜晚赶路,白天躲藏,到了溧水,没有食物充饥,爬行着,在吴国的街头讨饭。后来,他辅佐吴国兴盛,使阖闾成为霸主。假如我能像伍子胥一样进献计谋,即使受到囚禁,终生不得与大王相见,但我的主张只要被采用,我又有什么忧虑呢? 箕子和接舆,漆身生癞,披发装疯,对殷朝和楚国毫无益处。假使我同箕子、接舆一样,但对你这位贤明之主有所补益,这就是我莫大的荣耀,我又有什么耻辱呢?

“我所害怕的,只是在我死以后,天下之人见我尽忠而被杀,因而闭着嘴巴,停止脚步,不肯到秦国来了。大王,你上怕太后的威严,下被奸臣的媚态所迷惑,住在深宫中,随时都有保傅照料,所以一生昏惑不明,没有人与你一起洞察奸邪。结果,大则宗庙国家倾覆灭亡,小则自身孤立危险。这是我最担心的啊! 至于穷困耻辱的事,死亡的忧患,我是不怕的。我死而秦国得到了治理,比我活在世上还有意义。”

秦王长跪着说: “先生何必这样说呢! 秦国处在偏僻遥远的地方,我又愚陋无能,幸好先生来到这里,这是上天安排,要我烦扰先生,以保存我先王的宗庙啊! 我能够得到先生的教导,这是上天保佑先王,不舍弃我这个孤危之人。先生何必说这样的话呢! 今后,无论大事小事,上到太后,下至大臣,希望先生全都指教于我,不要怀疑我的真诚!”

范雎向秦王拜了两拜,秦昭王也回拜了两拜。

《范雎说秦王》战国策·秦策

范雎是秦国崛起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人物,本来他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和张仪一样都是魏国人。有一次出使齐国时表现太过出众,风头盖过须贾而遭到嫉恨,回国后须贾就向相国魏齐诬陷他和齐国人私通,魏齐鞭挞羞辱范雎。范雎在厕所里装死才逃过一劫,后来他改姓更名逃亡到了秦国。这时秦惠王早已去世,起先是秦惠王的儿子秦武王即位,这家伙勇力、好胜,有一次和属下比举重,非要去举大鼎就把自己给砸死了,才做了四年秦王,而且痴迷锻炼身体的秦武王并没有子嗣。

这时候秦惠王的遗孀宣太后出场了,宣太后是楚国公主,芈姓。宣太后和他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一起拥立了秦惠王另一个儿子即位,就是秦昭王。秦昭王年方十八九岁,就由宣太后辅政。魏冉也得以掌握秦国权柄,后来更被封为穰侯。秦昭王年龄渐长,但宣太后和魏冉一直把持朝政。这时范雎上书自荐,自荐书中说:天下有名主,则诸侯不得擅厚矣。打动了想要完全掌握权柄的秦昭王。

第一部分: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范雎到了秦国国都,秦昭王在宫廷前迎接他,恭敬地采用了宾主之礼,这是超规格的待遇。可见秦昭王对范雎的重视。范雎谦逊辞让。

【译】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宫庭里迎接,秦王对范睢说:“我很久以来,就该亲自来领受您的教导,正碰上要急于处理义渠国的事务,而我每天又要亲自给太后问安;现在义渠的事已经处理完毕,我这才能够亲自领受您的教导了。我深深感到自己愚蠢糊涂。”于是秦王以正式的宾主礼仪接待了范睢,范睢也表示谦让。

第二部分:

古文观止 第59章|范雎说秦王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当天秦昭王接见范雎,因为礼节隆重超乎常规,所以当时见到的人没有不惊讶失色的。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秦昭王让左右随从回避,宫中没有其他人了。这是要和范雎深谈的节奏,因为范雎自荐书说:望见足下语之至者。

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秦昭王跪着请求说:先生要怎样指导我呢?

范雎曰:“唯唯。”

范雎没有回答,只是支吾了两声“嗯嗯”。

有间。

过了一会。秦昭王还以为他嗯嗯是清噪子,结果真的就是清清噪子,后面没有了。

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昭王再次请教,范雎还是“嗯嗯”,如此三次。

【译】这一天接见范雎,看到那场面的人无不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宫中没有别人了,秦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拿什么来赐教寡人?”范雎说:“对,对。”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求,范雎说:“对,对。”像这样有三次了。

第三部分:

“秦王跽(jì)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古代没有凳子,大家席地而坐,两膝着地,小腿并拢。屁股坐在脚后跟上,这叫坐,坐的时候姿态比较随意。屁股抬起,弯腰下俯这叫跪,表恭敬。如果双手再着地,那就是拜了。秦昭王接见范雎时应该是坐着的,屏退左右后,屁股抬起,弯腰,并不是站起来扑通一声给范雎跪下了。跽也是跪,腰挺起来,这样身子显得很长,又叫长跪,也是恭敬的礼节。这二者还有一个区分方式,叫欲拜为跪,不拜为跽。当然,除了恭敬之外,跽也是一个戒备的姿势。《鸿门宴》里樊哙冲进营帐时,项羽按剑而跽就是一个防卫动作。当然,这里应该取恭敬的意思。秦昭王起身长跪说:先生不愿意教我吗?我不见你时,你给我写信说纸短情长,见面深谈。现在我见你了,你又支支唔唔,这是什么道理呢。

【译】秦王长跪着说:“先生不肯赐教寡人吗?”

第四部分:

古文观止 第59章|范雎说秦王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范雎这时感觉矜持的差不多了,于是谢罪说:并不是我胆敢这样。我胆没大到不告诉你,更不敢戏弄您。那为什么我三次“唯唯”呢。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我听说当年吕尚,也就是姜子牙,他遇到周文王时,只是一个在渭水北岸垂钓的老头罢了。山南水北谓之阳,北半球山南坡是阳面,北坡是阴面。比如贵阳,就是贵山之南。至于水,水往往在两山之间,水北岸正是山的南坡,所以也是阳面了。比如洛阳,就是洛水之北。

若是者,交疏也。

这说明他们交往并不密切。那可不,文王飞熊入梦,渭阳遇子牙,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文王凭借姜子牙在河畔的一席话就立他为太师,用车载他和自己一起回国。这是因为他们交流的很深入。这就是所谓的交疏言深。到了《赵策·冯忌请见赵王》里:还有一个词交浅言深,都是一个意思。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周文王果然因为姜子牙成就功业,最终获得天下成为一代帝王。当然周文王活着的时候没有称王,是他儿子周武王后来追封的。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如果让周文王疏远姜子牙而不和他深入交流,那就说明周还不具备天子的德行。也就不会有后来文、武二君成就天子大业了。

今臣,羇(jī)旅之臣也,交疏于王。

现在的我,是旅居逃亡之人,和您交往疏远。咱这也是第一次见面。

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

而我要向您陈述的内容,都是匡正君臣偏颇的。涉及到国家权力,君臣本分,都是非常敏感的事情。

处人骨肉之间。

现在处于权力中心让秦昭王最头疼的是谁呢?亲妈宣太后芈八子和舅舅穰侯魏冉,可不都是骨肉之间的事情吗?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我是非常愿意表达自己鄙陋的见解和对您忠诚的内心,但不确定大王您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您问了三次我都不回答的缘故。因为要说的事情太敏感了,必须极其委婉的说明其中的利害才行。先举了文王遇子牙的故事,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即说明了交疏言深的关节,同时又把两个人都捧起来,以秦昭王比周文王,领导能不高兴吗?又自比姜子牙,领导能不重视自己吗?下面要说的话领导自然愿意仔细聆听揣摩,接着又点出自己说的是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其实这种事情我是不愿意说的,一直在犹豫,但我对大王的满腔忠诚不允许我不说,所以您三问之后,我终于决定和您掏心掏肺了。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臣并非有所畏惧才不敢回答。

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即使我知道今天在大王面前进言,明天就会被诛杀,我也是不怕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例子不胜枚举。远的有越之文种,近的有秦之商鞅。而且战国后推动诸侯国革新的策士,就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但这些我都不害怕。是谁给我了勇气呢?

大王信行臣之言。

只有大王您相信我,采纳我的建议。

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身死不值得恐惧,流亡不值得担忧,浑身涂漆皮肤生疮,披头散发神态癫狂,都不值得视为耻辱。漆身,用漆涂到身上,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漆是有刺激性的,粘到身上会引发诸如过敏、红肿、瘙痒等症状。全身涂漆,身上会发疠,就是皮肤溃烂。全身上下没一块好的皮肤,彻底毁容,这不仅是严酷的体罚也是精神的折磨。披发,中原人士都要束发,除了蛮夷、奴隶,就只有癫狂的精神病才披头散发。范雎对秦昭王说,我知道一切不容易,只要你也一样的肯定,这些都不值得一提,有点发誓的意思。下面又开始逐一举例解释“死亡厉狂”,范雎要努力表现自己,所以自然要多说一点,显得自己感情更真挚。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五帝这种圣人死了,三王这种仁人死了,五霸这种贤人死了,乌获这样的大力士死了,孟奔、夏育这样的勇士也死了。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人固有一死,死亡是人无法摆脱的归宿。他说的这些人里面,乌获、孟奔、夏育都是当时出名的大力士,特别是乌获,就是和秦武王比赛举重的那位。秦武王被压死后,他被秦人族灭。上述这些牛人都不免一死,何况我呢?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人生就像一条河,终究要流向死亡的海洋。如果我在奔赴死亡的旅程中能够对秦国稍徽做出那么一点点贡献,这就是我的毕生心愿了,虽死何患呢?

伍子胥橐(tuó)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

伍子胥藏在货车上装货的口袋里才逃出昭关,晚上赶路,白天藏匿,一直跑到蔆水边。

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

没有东西吃,在吴国市场上爬行乞讨。

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最终他帮助吴国兴起,使阖闾成就霸业。刚才说到死,现在说的就是亡了。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

如果让我能够像伍子胥一样得以给君上出谋划策,即使以后将我幽禁起来再也不能见到大王您。

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

如果我的主张能够施行,那我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箕子是殷末三仁之一,因为纣王不听劝谏,所以他披头散发假装癫狂,以此离开殷商政府。接舆,传说是楚国贤者,因为不堪楚昭王乱政,也披发佯狂,以此拒绝出仕。李白很喜欢接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当他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时候,也想明朝散发弄扁舟。但箕子、接舆好像没有漆身为厉的经历,是不是范雎自己加戏呢。总之,他俩虽是贤人,但披发佯狂,对国家并没有什么好处。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

假如我和他俩所处的境遇相同,我不会像他们一样选择逃避,而一定要对尊敬的君上有所帮助才行。即使最终同样遭受漆身散发的厄运。

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

这也是我莫大的荣誉,我又怎么会以之为耻呢?到这里文字有点混乱,大概是范雎挺激动的,嘴有点跟不上脑子了。但他的思维是很清晰的,说完不害怕这些,再说自己害怕的是哪些。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蹶,跌倒,这里可以引申为死亡。我所害怕的是我死后天下人见我因为尽忠而被杀。

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因此都闭口不言,裹足不前,不肯再来秦国为君上效力。我不怕个人遭遇不幸,但害怕人才们看到我的不幸后对大王乃至秦敬而远之。

先倾诉肺腑,只要你一个眼神肯定,我的爱就有意义。然后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深度绑定,我好国也好。这才算是真正完成了铺垫工作。实际也都是为了保证自己的个人安全,毕竟要聊的是“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的敏感话题。而且范雎在魏国的遭遇,尚在眼前,是他挥之不去的梦魇。

下面就要进入正题了,先说秦昭王面临的严峻形势。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姦臣之态;

您上面有太后的威压,下面又受奸臣的蒙蔽。

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

处于深宫之内,被太保太傅这些权臣掌握控。

终身闇(àn)惑,无与照姦;

始终被人迷惑蒙蔽,没有办法洞察奸佞。

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

这样下去,往大了说,国家灭亡社稷倾覆,往小了说,孤立无援身陷险境。

此臣之所恐耳!

兜兜转转又回到恐这个字上来了,我全心全意为您着想啊。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困顿、受辱、被杀、流亡,这些我都不害怕。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如果我的死亡能够促使秦国富强安定,那我比活着更有意义。再一次把自己和秦国兴衰绑定在一起。

【译】范雎表示歉意说:“不是臣子敢这样啊。臣子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份只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像这种情况,关系可说是生疏的。结果一谈就任他做太师,请他同车一起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得深啊。所以文王果真得到吕尚为他建立的功勋,终于据有天下而自身成了帝王。假如文王因为跟吕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谈,这样周就没有天子的德行,文王、武王也就不能成为王了。现在臣子是个客处他乡的人,与大王关系疏远,而所想要面陈的,又都是纠正国君偏差错失的事。

处在人家骨肉之间,臣子愿意献上一片浅陋的忠诚,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连问三次而不回答,就是这个原因。臣子并非有什么害怕而不敢说,即使知道今天说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大王真能施行臣子的话,死不足成为臣子的祸殃,流亡不足成为臣子的忧虑,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不足成为臣子的耻辱。五帝这样的圣人要死,三王这样的仁人要死,五伯这样的贤人要死,乌获这样的力士要死,孟奔、夏育这样的勇士要死。

死,是人无法逃避的。处在难免一死的形势下,可以对秦国稍为有些益处,这就是臣子最大的希望了,臣子还担心什么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关,夜间赶路,白天隐蔽,到了蔆水,没东西可吃,坐着走,爬着行,在吴市讨饭,最后振兴了吴国,吴王阖庐成为霸主。假如臣子进献谋略能像伍子胥那样,就是把我禁闭起来,终身不再见大王,只要臣子的主张实行了,臣子忧虑什么呢?箕子、接舆他们,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可是对殷朝、楚国并无好处。

假如臣子可以跟箕子、接舆有相同的行为,浑身涂漆能对我认为贤明的君主有所帮助,这就是臣子最大的荣耀了,臣子又有什么耻辱呢?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大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离不开辅臣的手,终身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大则王室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才是臣子所怕的!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臣子不敢害怕。臣子死了而秦国能够治理好,比活着更有意义。”

第五部分:

古文观止 第59章|范雎说秦王

秦王跽(jì)曰。

秦昭王听了非常感动,又长跪着说。

先生是何言也!

你这是说的哪里话啊!

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

秦国地处偏僻,寡人愚钝不才。

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hùn)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幸得先生来到我国,让寡人能够麻烦您。帮我保全先王宗庙,这都是天意。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寡人能够接受您的教导,是上天眷顾先王,说明天命没有抛弃他的后人。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

先生您何必言重至此!

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我国无论大小事物,无论涉及太后还是群臣,都希望您能尽心教导寡人,不要怀疑我对您的一片真心。不管在现在,还是在遥远的未来,范雎你不会再受伤害。从魏国的梦魇中醒来,寡人的梦也不再徘徊,立志图强,让大秦的明天更加精彩。之后秦昭王果然重用范雎,收宣太后之权、逐四贵权臣,即位三十多年来真正掌控了这个国家。更采纳范雎远交近攻的政策,建立了赫赫武功。范雎则在秦国位极人臣,并乘秦国之势,逼死了当年羞辱他的魏齐,终于报仇雪恨。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秦昭王和范雎一番深谈后,两人相对再拜稽首。【译】秦王直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秦国远离中原,僻处西方,寡人又笨拙而不贤明,先生竟能光临此地,这是上天要寡人来烦劳先生,从而使先王的宗庙得以保存啊。寡人能够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赐恩于先王而不抛弃他的儿子啊。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事不论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全都教导寡人,不要怀疑寡人啊。”范雎向秦王拜了两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两拜。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总部
上一篇 2023年5月8日 下午8:37
下一篇 2023年5月11日 下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