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第65章|触龙说赵太后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要为他做长远打算。

古文观止 第65章|触龙说赵太后

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其子赵孝成王继位,年幼,由赵太后摄政。赵太后就是赵威后,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孝成王的母亲。当时,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触龙在这种严重的形势下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古文观止 第65章|触龙说赵太后
古文观止 第65章|触龙说赵太后
古文观止 第65章|触龙说赵太后
古文观止 第65章|触龙说赵太后
古文观止 第65章|触龙说赵太后

〔注释〕

(1)赵太后: 赵惠文王后,赵孝成王母。新用事: 刚刚执政。赵惠文王死,孝成王年幼,由赵太后执政。

(2)赵氏: 指赵国。(3)长安君: 赵太后小儿子的封号。质(zhi):这里指人质。(4)强(qiang)谏: 竭力劝告。

(5)明谓左右: 明确地告诉身边的人。(6)复: 再。(7)老妇:赵太后自称。唾其面:吐他一脸唾沫。

(8)左师:官名。战国时赵国左师,是位高的闲职,常用来优待老臣。

(9)盛气: 怒气冲冲。揖: 据王念孙《读书杂志》考证,是“胥” 字的传写之误。胥: 同“须” ,等待。

(10)徐: 缓慢。趋: 小跑,当时臣见君的一种礼节。徐趋: 慢跑。

(11)自谢: 自己告罪。(12)曾: 乃,竟。走: 跑。(13)窃: 私下,表示谦虚的词。窃自恕: 私下自我原谅。

(14)玉体:犹贵体。郄: 同“隙” ,不舒适。(15)恃: 凭借。辇(nian): 国君乘的车。

(16)衰: 减少。得无: 该不会。(17)耳.罢了。(18)今者:近来。殊: 很。(19)乃: 却。强(qiang)步: 勉强步行。

(20)益: 增加。耆: 通“嗜” ,喜好。少益耆食: 稍稍的增进了食欲。

(21)和:舒适的意思。和于身: 使身体舒适。(22)色: 气色。这里指怒色。解: 通“懈” ,消退,松弛。

(23)息:子。贱息: 对自己儿子的谦称。(24)少:年轻。(25)不肖: 不贤,不成材。

(26)黑衣: 卫士的代称。当时赵国宫廷卫士穿黑衣。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希望让他在宫廷卫士中补进一个名额。(27)没(mo)死: 冒死。闻: 使闻,禀告。(28)敬.表示客气的词。诺: 允许。

(29)年: 年龄。(30)填沟壑: 是死的谦卑说法。(31)丈夫: 男子的通称。(32)甚: 厉害,胜过。(33)异:特别。

(34)媪(ao):对年老妇女的尊称。燕后: 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为后,所以称燕后。(35)贤于: 胜过。

(36)过矣: 错了。(37)计: 考虑,谋划。(38)持: 握,这里作“跟”解。踵: 脚后跟。为: 对。

(39)念悲其远也: 惦记、悲伤她的远嫁。(40)亦哀之矣:也算很悲痛了。

(41)必勿使反: 古代诸侯的女儿远嫁别国,只有被废或者亡国,才能回到父母身边。反: 同“返” 。

(42)三世: 三代。赵之为赵: 前一“赵” 字指赵氏,后一“赵” 字指赵国。(43)继: 指继承人。

(44)微: 非,不。(45)诸侯有在者乎: “诸侯” 下,承上文省去“之子孙侯者,其继” 这几个字。

(46)远者: 远者下承前文省“祸” 字。(47)必不善哉:一定不好吗?(48)奉: 通“俸” ,指俸禄。劳: 功劳。

(49)挟: 持有。重器:这里指金玉鼎彝之类,象征国家的权力。(50)尊长安君之位: 使长安君处在高贵的地位。

(51)膏腴(yu): 肥沃。(52)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现在叫他为国立功。

(53)山陵崩: 古代喻君主死的一种尊敬而避忌的说法。(54)何以自托于赵: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立足。

(55)诺: 表示答应的叹词。(56)恣君之所使之: 任凭你派遣他到什么地方去。

(57)约车: 给车套上马。乘(sheng): 量词,古代车辆单位,一车四马叫一乘。

(58)子义: 赵国人。(59)犹: 还。尊: 指高位。(60)守金玉之重:保持贵重的金玉。

【译文】
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对左右侍臣说说:“有再说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老太婆一定朝他脸上吐口水!”
左帅触龙(对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见您有很长时间了。我私下原谅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福体有什么毛病,所以还是想来拜见太后。”说:“我(也是脚行毛病)要靠手推车行动。”(触龙)说:“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靠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饭,于是强迫自己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喜欢吃的食物,对身体也舒适些了。”太后说:“我不能(像您那样散步)。”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了些。
左帅公说:“老臣的犬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爱他,希望(您)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人数,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来求您!”太后说:“答应您!年龄多大了?”(触龙)回答:“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来托付给您。”太后说:“男人也疼爱他小儿子吗?”(触龙)回答:“比女人爱得厉害些。”太后笑着说:“女人爱得特别厉害。”(触龙)回答:“老臣认为老太太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老太太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帅公说:“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说:“没有。”(触龙又)问:“不仅是赵国(没有),其他诸侯国子孙被封候的,其继承人有在侯位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这是这些被封侯的近的灾祸及于自身,远的灾祸及其子孙。难道是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地位高贵却没有功,俸禄优厚却没有劳,而且拥有的贵重宝器多了。现在老太太让长安君的地位高贵,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您健在时)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驾崩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老太太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太后说:“(您说得)对。任凭您怎样支使他吧!”
于址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
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鉴赏〕

公元前265年(周赧王五十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继位,但年幼不能执事,于是赵太后执政。秦昭王深知赵太后缺乏政治经验,便乘人之危,发兵攻赵,连下三城。赵国在存亡危急关头,不得不向近邻求救。齐国是秦的世仇,虽有救赵之心,却提出先决条件,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人质,方肯出兵。然而,赵太后不肯接受这个条件。无论朝臣如何强谏,都不能动摇她对小儿子的溺爱之心。她公然扬言: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竟置社稷安危于不顾,溺爱幼子达到如此任性、感情用事的糊涂地步,真可谓目光短浅,昏聩无知了。文章第一段只引用了赵太后这一句话,就把她性格的弱点揭露无余。如何打破这一僵局,说服太后,求得救兵,保住赵国?这就为触龙的出场作好了铺垫。左师触龙是赵国富有经验的老臣。他首先分析了赵太后“新用事” ,缺乏统治经验,又容易感情用事,所以,他不象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抓住母性爱子这一心理,投其所好,动之以情,先消除她的怒气,然后以理服人; 他采用了迂回曲折的战术来打破僵局,说服太后。首先,求其所同,避其锋芒。太后一听说触龙来见,知他必为长安君一事而来,早有几分戒备,故意先发制人,“盛气而揖之”。但是,触龙却利用了她重感情意气这一弱点,从年迈人最喜欢别人关心自己健康饮食这一心理特点入手,一见面先表示对太后身体健康、饮食起居的关切,表现了同病相怜、相濡以沫的心情,唤起赵太后感情上的共鸣,找到了共同语言。从第二段所叙述的触龙与赵太后的三组对话可以看到,尽管赵太后板着脸孔,态度冷漠,答话短促而重浊,俨然一副盛怒未息的样子,然而,触龙的态度总是那么谦恭诚恳,和颜悦色,应对从容不迫,语调温和亲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触龙的赤诚和热情终于消融了赵太后那冰冷的面孔和僵执的心,于是“太后之色少解” 。然而,触龙并不急于提出长安君的事。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重臣,他懂得如何投其所好,以乘其便。第三段就叙述了触龙为迎合赵太后爱子的心情,从自己想为小儿子安排出路的心事说起,“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 ” 这就引起了赵太后的兴趣: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触龙为要反激太后爱子的感情,巧妙地回答道: “甚于妇人。” 逼出了太后的内心话: “妇人异甚。” 当然,触龙的目的不在争议谁最爱“少子” ,而是为了引出究竟怎样才算真正爱护子女这个问题。所以紧接着指出赵太后爱女儿燕后甚过爱幼子长安君,进一步逼出了赵太后爱女儿“不若长安君之甚” 的真心话。这样,终于把赵太后诱入正题,使她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对长安君问题的讨论。可是,触龙仍然不直接指出赵太后溺爱幼子有什么不对,而是从正面先提出一个论题: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再用反证法,指出赵太后爱女儿燕后的态度才是“计久长”的正确态度。赵太后也不得不承认她确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想的: “必勿使反” ,使她“有子孙相继为王” 。那么,赵太后爱幼子长安君究竟有何不妥呢?触龙还是不愿触及赵太后的心病。他故意绕开这个容易使太后敏感的问题,由远而近地从侧面迂回进击,连续反问,启发赵太后思考: “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 问得赵太后懵里懵懂,莫名其妙,只能连声应答“无有” ,“老妇不闻也” 。这时,赵太后在理论上已完全被解除了思想武装,处于被动地位。触龙主动权在握,于是便以高屋建瓴之势,滔滔不绝地向赵太后发起了理论进攻。第四段几乎全部是在叙述触龙的说理。他先从诸侯之子孙没有三世而侯的原因说起,旁敲侧击,指出: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然后,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由一般到个别,推出“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一席话全部解答了前面的问题,指明了赵太后“为长安君计短”的过失,高瞻远瞩,振聋发聩,说得赵太后茅塞顿开,心悦诚服,于是慷慨明快地表示: “诺,恣君之所使之! ”立即送长安君“质于齐,齐兵乃出”。矛盾解决,赵国得救。触龙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立论的正确,为长安君“计深远” ;尤其在于他能从赵国存亡的急切利益出发,为赵王子孙“相继为王”的长远利益着想。触龙的见识比一般朝臣们胜过一筹的是: 他既善于站在历史的高度分析形势,又善于具体地分析对方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工作。赵太后也有她的可贵之处。应当看到,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妇女执政的先例是罕见的。赵惠文王在位三十二年,享国日久。赵太后深居宫掖,一旦临政,“新用事” ,突然面对“爱子” 与“爱国” 的尖锐矛盾,一时为母性的感情所蒙蔽,表现了狭隘、浅见和固执、任性,这也不足为怪。难能可贵的是: 一旦她认识到舍子质齐有益于社稷大计,便幡然改过,从善如流,表现了封建政治家的器量大度。此文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作者善于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行动神态、心理活动、语言表情的艺术手法,也从触龙那种善于劝谏、以情感人的有效方法中学到了循循善诱的说理艺术。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赵策

先说触龙这个名字,在过去一直是有争议的,他在各种典籍中的记载也不同,有说触詟(zhé)的,有说触龙的。后来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件帛书,里面有一部分内容和本文高度重合,其中有一句“左师触龙言愿见”,算是把一桩公案了却了,是触龙。这触詟(zhé)是怎么来的呢?大概竹简是竖着写的,龙和言写的太近,就被误认为是詟(zhé)了,而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字和字之间距离很远,所以分的比较清晰。赵太后,他是赵惠文王的妻子,赵惠文王大家都比较熟悉,是搞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儿子,完壁归王、渑池之会、将相和等故事都是他在位时发生的,当时赵国经武灵王的军事改革,战斗力强大,赵惠文王人又靠谱。又有平原君、蔺相如、赵奢、廉颇等一众能臣辅佐,所以国力强盛。时人称赵国“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但他命不长,四十多岁就去世了,他的儿子赵孝成王年幼即位,难以服众,所以群臣请求赵太后听政,辅佐孝成王,史称赵威后。注意威不是谥号,而是君的意思,是说赵太后能够行使君权。

古文观止 第65章|触龙说赵太后

▲ 赵太后谱系
1

古文观止 第65章|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太后刚刚执掌国政,秦国抓紧时间攻击,明显是欺负孤儿寡母。

赵氏求救于齐。

赵国向齐国人求救。这时韩、魏、楚不是被秦国打废就是被秦国打残了,能帮助赵国的只有东方的齐国。赵氏,这里的赵氏并不是指赵太后,这里指赵国。古代妇女称某氏,是娘家姓+氏,比如《郑伯克段于鄢》中姜氏,是从姜国娶来的女子,娘家姓姜,所以叫她姜氏,而郑国是姬姓,没有叫她姬氏。古之氏不仅可指妇女,亦可指一家族。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长安君是赵威后的小儿子,赵孝成王的弟弟。齐国人说:必须让你们的长安君过来做人质,我们才能发兵救援。这倒也正常,本来赵国和齐国是冤家,让我帮你,你是不是要拿出点诚意来呢?齐国为什么提出必以长安君为质?因为他们知道赵太后是很宠爱她这个小儿子,将来不太可能违约,比较有保证。

太后不肯,大臣强(qiǎng)谏。

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进谏。赵惠文王四十多岁就去世了,赵太后估计年纪也不大,他们的长子孝成王尚且年幼,长安君年纪应该更小,而且赵国“抑强齐四十余年”,两个国家干了四十多年的仗,那是有血海深仇的,真把儿子送过去,齐国人转头拿小朋友来衅鼓怎么办?所以赵太后不肯,也是出于母性的本能,没什么问题。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三十多岁已经自称老妇了,毕竟那个年代人们十五六就结婚,不到三十可能就当奶奶了,而且人寿命也短,自称老妇也没问题。赵太后和群臣说:谁再说拿长安君做人质的话,我就往他脸上吐唾沫。赵太后也有意思,不说砍头,不说灭族,而说往脸上吐唾沫,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赵太后知道这件事情对赵国有好处,进谏的也都是忠臣,不能杀,所以只能用这种气急败坏耍赖的招数了,这个姐姐还是挺可爱的。【译】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2

古文观止 第65章|触龙说赵太后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这一句就是根据马王堆帛书中内容做的更改了,不再说“左师触詟(zhé)愿见太后”。左师是个官职,在赵国好像是个名誉头衔。左师触龙说:我去见太后,我不怕被吐唾沫。

太后盛气而揖(xū)之。

这里有个问题,揖,作揖,表恭敬的姿态。既然怒气冲冲,而且又是太后,地位比触龙高,而且此时触龙还没有到,怎么还要做出一副恭敬的姿态。揖之应为胥(xū)之,《史记》中解释胥为湏(xū)也,湏(xū)在古语中是等待的意思。《诗经》中说“人涉卬(áng)否,卬须我友”,人家都涉水过河了,我却不过去。我要等待我的朋友。卬是第一人称我,这里的须同湏,等待的意思。

古文观止 第65章|触龙说赵太后

▲ 揖字可能的演变

揖:应为“胥”。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触龙见赵太后章》和《史记·赵世家》均作“胥”。胥通“须”,等待。赵太后早就知道这老头要来,大概也猜到他是来挨骂的,就在那里气冲冲的等着他,这一句很有画面感,你不要把赵太后当老太太看,人家年纪不大,你想啊,一个身着华美宫装的御姐鼓着腮帮子撅着嘴,气呼呼的等着你,这个画面。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趋,小步快走,这是臣子见国君的礼节。但前面又加了一个徐,慢慢的。蹒跚着小步快走。谢,谢罪。为什么呢?

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

曾是加强语气的,窃是自己的谦称。老臣腿脚有病,实在是走不快,已经很久没来拜见您了,我自己原谅了我自己,毕竟脚有病嘛。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xì)也,故愿望见太后。

但又害怕太后您玉体欠安,所以希望来看看您。

太后曰:“老妇恃(shì)辇(niǎn)而行。”

赵太后说:我腿脚也不太好,出门靠坐车。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

触龙说:平常吃饭怎么样?量有没有减少啊?得无……乎,固定句式,可表反问,如范仲淹《岳阳楼记》:鉴物之情,得无异乎?(能不异吗?);另一种表达推测,如《荀子》:夫少正卯,鲁之门人也。夫为政而诛之,得无失乎?(该不会杀错了吧?)。这里表推测,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曰:“恃粥耳。”

赵太后说:就喝点粥罢了。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qiǎng)步,日三四里,少益耆(shì)食,和于身也。”

触龙说:老臣我近来也没什么胃口,就让自己勉强散步,一天走个三四里地,现在稍微能吃下一点东西了,这对身体有好处。

书上一般注解:少(shāo):稍微,略微,副词。益:增加,动词。耆(shì):同“嗜”,喜爱。耆食:喜爱吃的食物。和:和谐,这里是舒适的意思。我经过锻炼以后,渐渐喜欢吃一点东西了。

少益:稍稍,渐渐。少和益都有渐渐的意思。《史记·西门豹治邺》:城中益空无人。这里的益应该是渐渐的意思,不应该是更加。城里本来就没人了,怎么会更加没有人了。城中渐渐没有人了。所以这里的少益是渐渐的意思,没有更加的意思。和于身也。书上一般注解,和,和谐,指舒服。和于身,对身体来讲是舒适的。这里应该是知于身而不是和于身。扬雄《方言》:南楚病愈者谓之差,或谓之间,或谓之知。知指身体痊愈的意思,身体恢复好了。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和在这里应该是一个误字,帛书原文作“智于身”,智同知,知,愈也。知于身是说有益于身体,使身体痊愈。

太后曰:“老妇不能。”

赵太后说:我是老太太了,走不动了啊。

太后之色少解。

赵太后面色稍微缓和下来了。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一个老头腿脚不利索,还弯着腰抱着手努力快步往前走,过来挨骂,你要是赵太后是不是本身也会有点于心不忍。结果他还没提你料想的那件事情,而是各种寒暄,关心你的身体,你那一肚子火气还能爆发出来吗?赵太后盛气而揖的气势一下就被打没了。

【译】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的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我自己宽恕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3

古文观止 第65章|触龙说赵太后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shào),不肖(xiào)。

贱息是称自己的儿子,也是谦称。舒祺是小伙子的名字。触龙接着说:老臣的儿子舒祺年纪最小,没什么出息。息,儿子。

而臣衰,窃爱怜之。而我一天天的老了,私底下最疼爱这个小儿子。爱怜,同义复词,都是爱的意思。《孔雀东南飞》: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就是可爱。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宫廷卫士都着黑衣,所以这里用黑衣指代王宫近卫。希望能够让他做一名侍卫,来保卫王宫。

没(mò)死以闻!

冒死向您请求!

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太后现在彻底放松了,不是来劝谏的,那就都好说。行,你家舒祺多大了?古代的应答词,唯和诺,唯唯诺诺。复命呼唯而不诺,在古代你的父辈或长辈喊你的时候你只能回答唯而不能回答诺。唯比诺更恭敬。此处赵太后的地位比触龙要高,所以她可以用诺,是上对下。但是触龙的年纪要比赵太后大,所以赵太后比较客气,回答敬诺。年几何矣。几何就是多少。古代称年纪,年岁都是岁的意思,但表达方式不同,年二十,二十岁。用年表达岁数时年在前,用岁表达岁数时岁在后。

一个有趣的故事,刚刚恢复高考那几年,大学理工科招生时出过一道文科式题目:三角几何共八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请给这句话加上标点,然后作答。

《三角》《几何》共八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

答:五角。《三角》《几何》是当时理工科学习教材,两本书。几何是多少的意思。

对曰:“十五岁矣。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触龙说:十五了,虽然他还年少,但希望在我还没死之前将他托付给您。赵太后此时心里估计这样想:这么年轻,比我小儿子大不了几岁啊。唉,鱼儿这就要上钩了。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太后说:你们男人也会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

对曰:“甚于妇人。”

触龙说:怎么不疼了,比你们女人还疼。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太后笑着说:这一点你们男人怎么能和我们女人比?异,特别。甚,形容词,厉害。异甚就是特别厉害。特异功能,特和异同义,特别的功能。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ǎo)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触龙说:老臣个人认为您对燕后的疼爱胜过对长安君的疼爱。媪是对老年女性的敬称,四十多岁可以称媪。燕后是赵威后的女儿,嫁给了燕王。燕国这个国家,齐桓公时帮他抵御过戎狄侵袭,后来它成了战国七雄。贤,多,胜过。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太后赶紧说:您说错啦,比不过长安君啊。赵威后这一句一定是笑着说出来的,我更疼谁我自己不知道吗?鱼儿现在算是把钩彻底吞下去了。于是触龙要收杆了。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要为他做长远打算。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zhǒng)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您当年送燕后,握着她的脚后跟哭泣,悲伤她要远嫁,是多么的哀伤。马王堆帛书写作“攀其踵”。怎么送女儿出嫁时是握着她的脚后跟呢?这和当时的车制有关,她的女儿出嫁时已经登上车了,所以他送别时只能握着她的脚不让她走来表达不舍之情。并不是趴在地上握着她的脚后跟。古代的哭、泣、号是有区别的,哭指有泪有声;泣指有泪无声;号指有泪有言。泣是三种里面最悲痛的一种表达,哭次之,然后是号。

古文观止 第65章|触龙说赵太后

▲ 战国时的铜车马,可以看出车是比较高的。站在车下刚好可以握住车上人的脚后跟

念悲其远也。念悲,两个动词合一个宾语,念其远,悲其远。惦念她的远离,为她的远嫁而悲伤。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已经出嫁,您也不是不想念女儿,但每次祭祀的时候都祷告说:一定不要让她回来。诸侯女儿出嫁他国,除非被罢黜或者亡国,否则是不能回来的,所以这一段足以说明赵太后对燕后疼爱之深切。已行,一般解释为已经走了以后。这是有问题的。行在古代专指女子出嫁。如《左传》: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凡是诸侯的子女出嫁,成为王后的可以记录下来。《诗经》: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郦道远《水经注》: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这里的行都特指女子出嫁。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您这么做难道不是为她做长远打算,希望她的子孙能够世代为王吗?

太后曰:“然。”

太后说:确实是这样的。

【译】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4

古文观止 第65章|触龙说赵太后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触龙说:从现在往上数三代,甚至算到三家分晋赵国独立,赵王的子孙封侯的,他们的后代仍然继承爵位的还有吗?

赵国真正成为诸侯国的时候,也就是开国的时候。侯爵在春秋和战国时不同,春秋时周天子称王,各个国家的国君称为侯,到了战国末年各个诸侯国的君主直接就称王了,国君下面有封地的大臣们就可以称侯了,所以侯的地位相应就下降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得到封地的还继续称侯的还有吗?并不是指国君的那个侯。

曰:“无有。”

没有了。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触龙说:不止赵国,诸侯中还有这样的吗?

曰:“老妇不闻也。”

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了。

曰: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触龙说:这是因为封地近的人灾祸就落到他身上,封地远的人灾祸就落到子孙身上。自春秋起,诸侯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大国远交近攻,直到今天小的诸侯国都已经被大国吞并,其实再往上数,大家谁不是周王室的子孙近臣呢?此,总结上述情况。其,那些。赵国三代以前那些封侯的人,他的子孙也没有能继续继承侯位的人了。其他诸侯国三代以前有侯位的,他的子孙现在也没有继续继承侯位的了。这样看来,那些人主的子孙,封侯后不立新功就要遭遇灾祸,离灾祸近的就赶上了他本身,他封侯后当时就被拿掉了。离灾祸远的就赶上了他的子孙,他自己还没有失去侯位,到了他的子孙那一代就失去了。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难道国君的子孙一定不得善终吗?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这是因为他们地位尊崇却又不能建立功勋,俸禄丰厚却没有做出相应的成绩, 并且他们又拥有太多的权力和财物的原因。德不配位,匹夫怀璧。前面两个而表转折,却。后面而表示递进,并且。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yú)之地。

现在您给予长安君尊贵的地位,封给他肥沃的土地,赐给他很多财物,人主子孙必不善的三个要素您都给他了。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这些都不如现在让他为国家立功。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山陵崩是指赵太后去世,一旦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自立呢?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老臣因此认为您为长安君做的打算太短浅了,所以感觉您对长安君的疼爱远不如对燕后的疼爱。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太后终于被说服了,说:好,听你的吧。

赵威后这一个“诺”,非常痛快,是触龙说服了赵太后吗?并不是,而是触龙帮助赵威后自己说服了自己,赵威后心里是非常明白的,泣送燕后,祝祷勿反,就说明她一点也不糊涂。之前就是因为过不了自己心里那道坎,现在想开了,也就不拖泥带水,非常干脆的答应下来。

这里赵太后应答就用诺了,不是敬诺。说明她心里其实不是太愿意,但是她说不过触龙,只好说好吧,就听你的,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恣,听凭,任凭。《隋书·李密传》:开仓恣民所取。

【译】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

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5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shèng),质与齐,齐兵乃出。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子义是赵国的贤人,他听说这件事情后,评价说:国君的子女,骨肉至亲,尚且不能依靠没有功绩就得到尊贵地位,没有辛劳就得到优渥的奉禄,并守住自己的金玉财宝,况且是做臣子的人呢?

约车:套车。乘:四马拉一车。《战国策·齐策》:百乘,贤使也。使者如果出使他国的话,带百乘车就是很显赫的使者了。约车百乘,说明赵太后还是很宠爱她的小儿子,虽然同意他去齐国作人质。【译】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子义听到了这件事,说:“国君的儿子啊,国君的亲骨肉啊,尚且不能依赖没有功勋的高位,没有劳绩的俸禄,并守住金玉之类的重器,何况做臣子的呢!

6

这件事情其实也能看到当时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世卿世禄已经受到了挑战,即使你是国君的后代,也必须有功劳才能被大家所认可,而不是之前的“龙生龙、凤生凤”了。赵威后虽然年龄不大,但执政的第二年就病逝了。两年后,亲政的赵孝成王贪图韩国上党土地,引得秦国进犯,又过了两年,他听信谗言,用赵括替换老将廉颇与秦军决战,结果兵败长平,四十万赵军精锐被坑杀,从此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阻挡秦国东进的步伐。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总部
上一篇 2023年5月15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