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第69章|唐雎不辱使命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yāo)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

古文观止 第69章|唐雎不辱使命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国。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骗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古文观止 第69章|唐雎不辱使命
古文观止 第69章|唐雎不辱使命
古文观止 第69章|唐雎不辱使命
古文观止 第69章|唐雎不辱使命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拿五百里的地方来换你们的安陵,安陵君你 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赐给我恩惠,用大的地方来换小的地方,这种 美意确是很好;虽然如此,但我是继承先王的封地,希望始终守着它,不敢拿 去交换。”秦王很不高兴。为此,安陵君就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去。

秦王对唐雎说:“我拿五百里的地方,来换你们的安陵,可安陵君不 答应我,这是为什么?再说,我秦国灭亡了韩国、魏国,而你安陵君能够 凭着五十里地存在着,这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一个忠厚的长者,所以 才不打你们的主意呵。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而安 陵君居然拒绝我,这不是瞧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儿继承了封地,并守护着它,您纵使拿一千里地方他也 不敢交换,何况只有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听说过帝王发怒的情形么?”唐雎回答 说:“我没听说过。”秦王说:“帝王一发怒,就会倒下百万尸首,流血千 里。”唐雎说:“大王听说过老百姓发怒的情形么?”秦王说:“老百姓发怒, 也不过是摘下帽子,脱掉鞋子,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您这是说庸 人发怒,不是说勇士发怒。你瞧,专诸刺杀王僚,彗星扫过月亮;聂政刺 杀韩傀,一道白虹横贯太阳;要离刺杀庆忌,老鹰扑击在宫殿上。这三位 先生,都是老百姓当中的勇士。他们心里的忿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 降示吉凶的征兆,现在再加上我,将有四个人了。如果勇士真的发了怒, 那么死的将会是两个人,流血只在五步之内,使天下的人都穿白戴孝,今 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着,他就拔了剑起立上前。

秦王脸上显露出沮丧的样子,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请 坐!何必闹到这个地步! 我现在明白了: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只有五 十里地的安陵国倒能够存在,就因为有了先生您啊!”

【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唐雎(jū)不辱使命,意思是:唐雎没有辱 没国君交给他出使秦国的任务。唐雎,也作“唐且”。

②〔秦王〕赢(yíng)政,即秦始皇。

③〔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国是当时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陵 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庸。魏襄王时封其弟为安陵君。

④〔易〕交换。

⑤〔加惠〕赐予恩惠,给以好处。加,施。

⑥〔虽然〕虽是这样。

⑦〔说〕通“悦”,高兴。

⑧〔错意〕置意,放在心上。错,通“措”。

⑨〔请广于君〕请求给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

⑩〔与〕通“欤”,表示询问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11)〔直〕通“特”,仅,只。

(12)〔怫(fú)然〕勃然大怒的样子。

(13)〔公〕您。对人的客气称呼。

(14)〔布衣〕普通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 衣”。

(15)〔徒跣(xiǎn)〕光着脚。

(16)〔尔〕这里同“耳”。相当于“而已”、“罢了”。

(17)〔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18)〔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19)〔专诸之刺王僚〕专诸,春秋时代吴国人。王僚是吴国的国君。公 子光想杀僚自立,就派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腹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他。

(20)〔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本是自然现 象。这里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旧时代的迷信说法。

(21)〔聂政之刺韩傀〕聂政,战国时代齐国人。韩傀(一名侠累)是韩国 的国相,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派聂政把韩傀刺杀了。

(22)〔要(yāo)离之刺庆忌〕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公子光杀僚以后,庆 忌逃到卫国,公子光派要离把他杀了。

(23)〔仓〕通“苍”。

(24)〔休祲(jìn)〕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25)〔色挠(náo)〕脸上显出沮丧的样子。挠,屈服。

(26)〔长跪而谢之〕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 跪时耸身挺腰,身体看去比坐着长了一些,所以叫长跪。谢,即道歉的意 思。之,指代唐雎。

(27)〔谕〕通“喻”,明白,懂得。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魏策

上一篇说魏安釐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收回了魏无忌的军权,魏无忌回到封国信陵后以酒色自娱,这一年秦庄襄王逝世,他的儿子嬴政即位,就是后来一统六合的千古一帝始皇帝了。四年后,一代豪杰信陵君郁郁而终,巧合的是魏安釐王也在同年驾崩,秦王嬴政趁机发兵攻打魏国,连拔二十城,之后秦国不断蚕食魏国土地,十八年后秦国水灌大梁,魏国灭亡。

此时距信陵君窃符救赵已经过去整整三十三年,魏国虽灭,但魏国还有几个小封国存在,其中有一个地方叫安陵,当年魏安釐王的爷爷魏襄王把自己的一个弟弟封在这里,这一支世袭为安陵君,安陵地方不大,方圆五十里,相当于现在一个大一点的镇。

1、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秦王嬴政派使者去和安陵君说:寡人想用五百里土地向您换取安陵,您可一定要答应我啊!五百里换五十里,秦国很喜欢做这种慈善活动,比如当年齐楚交好,秦国派张仪去找楚怀王说您和齐国绝交,我给您六百里土地,楚怀王就信了,和齐国绝交。结果张仪翻脸不认账,说什么六百里,我说的明明是六里。这种欺诈行为秦国做了很多,所以秦国在国际社会中基本没有什么信誉可言。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安陵君说:大王施加恩惠于我,以大换小,太好了。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尽管如此,安陵的土地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的,我希望能一直守着,哪敢换啊。

秦王不说。

安陵君不上套。嬴政不高兴了。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大概是希望缓和一下和秦国的关系,这也没办法,历史巨轮滚滚前行,小国也只能苟延残喘,为了活着,不寒碜。

现在距《唐雎说信陵君》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唐雎一次也没出现过,所以此唐雎是否为彼唐雎,也只能存疑。《史记·魏世家》中也记载了一个唐雎说秦昭王的故事,但年龄更对不上了,所以这三个唐雎也是笔糊涂账。

【译】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2、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嬴政对唐雎说:我都用五百里地来交换了,你安陵君还不同意,为什么呢?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况且秦灭亡韩魏,而你凭借五十里土地幸存,是我认为您是长者,所以不错意。错通措,措意就是留意、在意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打你的主意。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要以十倍于安陵的土地,扩大你的封邑,而你还违逆寡人,是看不起寡人吗?嬴政先炫耀武力,我大秦灭韩亡魏势不可挡,之后假意安抚,以君为长者,不会打你的主意,接着表明心意,以十倍之地换取安陵,我是想做慈善事业,最后出言威胁:你不答应难道是看不起我吗?一套组合拳,地痞流氓的打法。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唐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不是轻视您啊。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我们主君从先王手中获得安陵,希望永世保守,即使千里土地都不会交换,何况区区五百里呢?就这么硬气,这事儿和看得起看不起你没关系,人家老爹留下的东西,人家自个儿说了算。高低不换。【译】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3、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嬴政勃然大怒:你听说过天子之怒吗?前面是软硬兼施,语气大概是不阴不阳的,到了这里,没有任何感情的转折忿然而起。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唐雎很稳,一点也没受到嬴政情绪的影响。淡淡的来了一句:臣没听说过。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了,你区区安陵有百万人,千里地吗?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唐雎没有接他的话荐,却忽然来了一句:大王您听说过普通人的愤怒吗?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嬴政说:这有什么没见过的,老百姓发怒,不过是甩掉帽子,光着脚丫子,拿头撞地而已。秦王情绪又变了,从不阴不阳到暴怒到亢奋这里又归于平静。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唐雎说:你说的这是无能庸人发怒,不是士人发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yāo)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专诸刺杀王僚时,彗星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虹贯穿太阳;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击于宫殿之上。专诸的故事曾在《吴越之争》中说过,公子光用伍子胥推荐的刺客专诸刺杀了堂弟吴王僚,自己做了吴王的故事。要离的事迹见于《吴越春秋》,吴王僚有一个儿子叫庆忌,非常勇武,引来阖闾忌惮,于是阖闾又用刺客要离去刺杀庆忌,要离让阖闾断其一臂,以此取得庆忌的信任,顺利接近庆忌后成功完成了刺杀任务。要离刺杀庆忌后自刎身亡。聂政所在的时代比专诸、要离晚很多,他是战国时韩国人,当时韩国大夫严仲子和韩傀争权失败后结交颇有侠名的聂政,聂政以严仲子为知己,要替他刺杀仇人韩傀,韩傀家中戒备森严,聂政长驱直入,径杀韩傀,又斩杀韩府侍卫数十人后毁容自尽。他们的故事在《史记·刺客列传》中都有记载。所谓彗星袭月、白虹贯日、苍鹰击殿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三人忠勇之气感念天地引发异象;一种说这是形容三人一往无前的气势;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三件事情发生时恰好遇到异象。唐雎选的是第一种解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这三位都是布衣之士。

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

他们胸中的怒火还没有爆发时,上天就降下了征兆。休是吉兆,祲是凶兆。休祲连在一起就是预兆、征兆的意思。这里说的就是那三个自然现象了。

与臣而将(jiāng)四矣。

加上我就要凑够四个人了。我也要行专诸、聂政、要离之事做个刺客。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如果真正的士必定要发怒时,倒下的不过两具尸体,血也就流五步的范围。这是针对嬴政刚才说的“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来的,规模没法比,但天下缟素。天下人都要穿上白色丧服,因为死的这两个人一个是王,一个是勇士。天下都要为他们服丧,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啊。我今天就是来干这个的。

挺剑而起。

说完拔剑而起。【译】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4、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嬴政一看这情况,马上怂了。长跪是指在跪坐的基础上直起身子,表恭敬的。然后谢罪。

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说:先生快坐下,何必这样呢?

寡人谕矣。

我知道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韩魏这样的大国都灭亡了,但安陵却仅凭五十里地幸存,只因为有先生您啊。

【译】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这故事看着挺过瘾,但实际上是有疑点的,第一,如果这里的唐雎正是当年信陵君麾下的那个唐雎,现在应该五六十岁了,如果按史记中记载的唐雎年龄来算,现在该一百二十多了,一个老人即使拿着剑,可能威胁也不是那么大。第二,我们知道古代安保做得非常好,带剑上殿基本是不可能的。专诸刺王僚时,进出吴王房间的人都要赤身裸体,所以专诸才用了鱼肠剑,同时面见国君必须保持较远的距离。后来的荆轲刺秦王时,图穷匕见同时解决了距离和武器的问题,这个故事大概率是后世杜撰的。最后一点,即使这件事情是真的,唐雎也只能是在秦殿得一时之快罢了,就算是安陵有十万唐雎也无力抵抗秦国大军,安陵终归是难逃被灭亡的命运的,而且安陵实在太小了,他到底是如何被灭的,竟然在史书中找不到一点痕迹。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总部
上一篇 2023年5月17日 下午5:15
下一篇 2023年5月20日 上午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