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建增: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夫?(上篇)

自生命食物发起”中国农夫系列访谈“活动以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农业,了解生态农业,9月21日星期三,直播访谈邀请到贺建增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分享了关于“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夫?”的话题。

本次直播让人们系统了解到了生态农业的社会价值,对中国农夫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现小编将贺老师访谈内容整理成文字,以便更多读者与农人作参考。

由于篇幅过长,为了方便阅读,小编将原文分成上下两篇,进行连载发布,以下是贺老师分享的第一部分内容:

贺建增: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夫?(上篇)

大家好!谭导上周给我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夫”,这个话题还真是有点难,一直在琢磨怎么跟大家一起来分享相关的内容。

这个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是农民养活的。我一开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有些人不服气,觉得我说得不对,我就跟他讲,如果你可以从今天开始以后再不吃饭的话,你就可以不这么说。只要是一个吃饭的人,都是农民养活的。

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但是农民这个词在我们中国的古代找不到,这是近代以来才翻译过来的一个词。

我们以前叫农夫,“农夫”这个词把人在天地间,充分掌握天地规律,进行生产劳作,进行天人合一的生活,在其中有传承文化这么一个功能。翻译到“农民”这么一个词的时候,是削足适履把大部分内涵给削掉了。

贺建增: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夫?(上篇)

贺老师在土地中行走

我们回过头来,还得想想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农夫”这个词到底是什么含义?我们先可以先看看“农夫”的“夫”是怎么写,那是比“天”还高了那么一点,实际上就是屹立于天地之间,充分掌握了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并且又能够践行、把握自然规律的这么一群人,想想农夫这一生在天地之间劳作、生活。

在好多村里面跟农民一起打交道,尤其是在山西有晋商传承的地方,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三年学会个买卖人,一辈子学不会个庄户人”。晋商当年那是师徒传承关系,经过三年的学徒,一个生意基本掌握了,学徒期就过去了。但是真正在田间劳作,要能够把生产、生活的这么多东西都掌握好,把自然规律把握好,真是一辈子都得潜心地琢磨、钻研,才能把它做好。从这个角度一看,农夫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你看现在我们的工业生产,标准化的生产方式,那是把生产要素、生产条件都变成在人为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工业生产可以标准化,而农业生产是人与天在打交道,各种各样的自然条件、气候地理各种变化是人不可控的,只有人在充分的理解把握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恰到好处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把农业生产做到位。

所以农夫这个的角色,我们自古以来就是这个社会上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即便是到了现在简化成了“农民”这个词,也养活着所有人。

贺建增: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夫?(上篇)

所以今天在我们这个社会演化到今天,整个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事实上所有的人都想着拼命的挣钱,赚的钱越来越多,花的钱也越来越多,在这个循环中迷失了自我,而待在田间、待在村里,继续从事农耕生产的这些农夫们,他们有一些什么样共同的特质,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被称作农夫?确实是今天应该值得大家反思和思考的一件事情。

讲到这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说另外一个词,就是说大家从事的不管叫有机农业还是生态农业,其实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才能够叫农业,而化肥、农药、除草剂的那种农业生产方式,应该叫化学农业。如果这个社会要这样来定义,这个事情就简单了,也就回归本源了。

但是因为社会上普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是不用这些可能污染环境和危害健康的投入品,在天地之间遵循天地的原本规律进行生产的这些农业生产方式,反而还得加个定语叫有机农业或者叫生态农业。

从这个角度我们对应过来理解,真正的这些从事有机生态农业的人才可以叫农夫,而那些从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用那些污染环境的危害健康的投入品,用急功近利的方法进行农业生产的人,就不能叫做农夫了。

贺建增: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夫?(上篇)

所以说谁是农夫?这是第一个维度。真正从事有机生态生产劳动的人,良心尚在,知道我们今天要从土里刨食,在土地上生产我们需要的食物,获取当下需要的收入,同时还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用我们有机圈的一句话讲,就叫做“留得方寸洁净地,留于子孙万年耕”。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把从老祖宗那里传承下来的这么多土地都污染了的话,留给子孙后代的是一个没有生存空间的地球,我们这一代人就枉为人了,这样的人即便是从事农业生产,也不能叫农夫。

不仅仅是不用化肥农药,还可以保护这片土地、土壤,我们今天的整个生态生存环境,雾霾怎么产生的?水污染怎么产生的?与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直接相关。你使用了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作物吸收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被挥发到了空气中,融入地表水、地下水,所以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空气中的雾霾也就产生了。

当然了,在这里我还可以给大家多说两句雾霾产生的成因。雾霾产生的原因固然是因为现代社会污染物的排放量确实增加了很多,这是一个直接原因。但是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们的土壤在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那样的耕作方式下,它的微生态系统是好的,耕作层是足够深厚的,这样的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环境容器,它可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物。夏天的时候,在北方有大量的绿植,可以吸附那些空气中的污染物颗粒物,到了冬天土壤的吸附作用就起作用了,所以在过去那么多年就没有雾霾,而现在经过这四五十年的化学农业生产,就比如说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耕作层已经越来越薄了。整个黄淮海平原,就是华北平原上的耕作层从40多年前的30厘米,变成了现在的10~12厘米。那些常年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里面的整个微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这样土壤的吸附能力就大大降低。原本土壤作为环境的容器的功能就非常小了。到了冬天,一旦天气条件不太合适,也就是说在北方没有风的时候,污染物聚集马上雾霾就产生了,并且连续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就出现了,这实际上是跟我们土壤直接相关的。

贺建增: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夫?(上篇)

而通过我们有机生态的种植方式,修复了土壤,恢复了土壤的微生态系统的时候,土壤的环境容器作用就重新恢复了。恢复好以后,即便是冬天不刮风的时候,土壤也能吸附那些颗粒物,雾霾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所以我们有机生态农业的实现,不仅仅是保障了我们的食品安全,让这个滋养生命的食物能够得以源源不断地可持续的生产,还是改善环境的法宝。今天地球上的污染总量分为三部分,一是工业污染,二是城市污染,再一部分就是农业污染,而农业污染的总量,已经超过了前两者的总和,超过了50%。

如果我们能够引导更多的人成为真正的农夫,从事有机生态生产,地球上的污染源就解决了一半以上,另外一个土壤环境容器的功能再恢复,大部分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雾霾的问题就解决了,所以看着今天我们在北方雾霾那么严重,恢复蓝天的工程,好像任务非常艰巨,但是如果从土地上、从根上来解决,则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

这个还要归功于我们每一个农夫的劳作之中,我们每个农夫用自己的铁锹、锄头就真的能把它解决好,这是我们刚才提到的第一个条件,一定是从事有机生态生产的的才是真正的农夫,它不仅仅是解决了刚才说的食品安全的问题,还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生态农夫在保护了环境的同时,也在食品安全上保障了人的健康。今天医生成了最忙、最累的一个职业,医院成了生意最好的地方。这个问题是不得不让我们所有人都深思的一个社会现实。就像这些年,我们组织同学聚会的时候,往往迟到最多的是当医生的同学,经常到了晚上8点了,还下不了手术台,或者是正跟大家一起吃饭,刚刚落座不久,一个电话来了,赶紧回去加班,就是我们这个年龄的医生们的常态,为什么医院的生意会这么好,每个医院都爆满,医生又会忙成这个样子,根上还是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食物来源给输送过去的。

贺建增: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夫?(上篇)

我们从源头上解决了农业生产过程中,这些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地膜、转基因,以及动物养殖过程中的重金属、激素、抗生素和圈舍里面消毒杀菌的药物,再从从食物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添加剂、防腐剂、人工色素,去掉这一系列东西最终保障的是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现在好多城市人买房子的时候,想着说要离那些好学校近一点,要买一个学区房,并且还要离医院近一点,这是对待自己生命很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是要让自己的身体健康,远离医院,如果能这一辈子不花医药费,那才是理想状态。即便是你活到80岁、90岁、100岁的时候,哪天离去的时候,白天还在干活,晚上睡着了,第二天再不醒来了,那是非常圆满的一个结局,为啥非要最后在病床上躺上个几年?

这样的状态怎么来保证?源头还是我们的有机食物,滋养生命的食物系统是主要的保障。当然了,还需要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用,除了食物以外,其他方面也要做到位,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这一系列的保障。

病从口入,来源于饮食的问题,真的是要从有机农业,从农夫们每天的辛勤劳作开始。

农夫从事有机生态生产,还有一个价值,就是有机生态农业可以持续保障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说到这儿的时候,可能好多人有点不同意见了,大部分人觉得有机农业是低产的,不用化肥农药产量就低了,说这种话的人其实多数都是不懂有机农业的,至少是没有很好的掌握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甚至连前些年农业部的官员都在讲,如果是大面积推广有机农业的话,我们就要闹饥荒了,就要好多人吃不饱饭,这纯粹就是在办公室里面拍着脑袋讲出来的话,真正在田间认认真真的践行有机农业,探索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解决问题的人,连续多年认认真真的躬耕之后,都会走到同一条路上来,就是有机农业不减产!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产量不降低,并且形成的这种有机生态循环之后,有机生产方式产出来的有机食物的种类就丰富了,就不是原来大面积的单一物种的种植,形成的单一生产。

贺建增: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夫?(上篇)

简单举个例子,今年过了春节以后,正月初十,我去了长春郊区的一个村,这个村有280垧地,也就是280公顷,按照我们小亩来换算是4200亩。目前他们全种玉米,每年的产量就是这4200亩的玉米。但是如果要做一个生态的循环,哪怕最简单的循环,就拿这4200亩地上的玉米杆养了牛,那都可以养几百头牛,这几百头牛就是增加出来的食物。

实际上进行了全域的有机生态产业循环生产之后,无论是在一个村,还是在一个县,产出来的有机食物的量,是大于化学农业的。这样长此以往,我们以全域有机农业的技术体系,再加上以村庄为单位,农民组织起来的这样的合作社的生产组织方式,可以把它称之为有组织的小农经济,或者叫充分尊重个体权益的集体经济模式。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技术与组织方式的结合,形成的有机生产方式,可以充分保障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让我们中国人的饭碗能够稳稳地端在自己的手上。

对于那些有不同意见的人,大家可以算一笔简单的账,就是这些年来,我们的主流的导向是搞所谓的现代农业,实际上现代农业的潜台词就是美国式的现代农业,土地流转,搞这种集中种、养殖大农场,这都是从美国学来的。

但是美国式的现代农业,它的生产水平是什么样呢?我们简单算一笔账:美国有30多亿亩耕地,每年产的农产品可以养活他自己的将近3.3亿人,现在美国的人口应该是3.28亿,还有50%多点的出口,也就是说出口的部分还能养活3亿多不到4亿人。这样你算算啊,美国式现代农业的生产水平,就是拿30多亿亩地养活着不到7亿人,平均4.5亩地养一个人。

如果我们在现代农业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有朝一日把美国人的本事全学到手了,也能够4.5亩地养一个人。那么大家算算账,我们中国的18亿亩耕地能养活多少人?只能养活4亿人,剩下的10亿人就没饭吃了。这是一个美国模式陷阱。

贺建增: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夫?(上篇)

所以化学农业体系是没办法持续下去的。只有我们中国的农夫从事的有机生态农业生产,才可以滋养好我们的土地。在10年前我就跟大家讲,说如果化肥农药除草剂这么持续使用下去,土地迟早会出现,只能长一种作物,其他的作物寸草不生的结局。

我经常举这个例子,就是我们种植的杜邦先锋的先玉335玉米,推广的时候是一系列的农业生产技术。春天拖拉机在地里走一遭,化肥撒了,种子点播下去了,喷了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这一年就再不用管了。最多夏天天旱的时候浇浇水,只等着秋天收割,因为这样的地里面没有虫子、没有病菌,寸草不生,只长这一种玉米。长此以往,这个土地上就只能找这一种玉米,其他东西都不能长,其它生命绝迹了。

在10年前的时候,我的这种预言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到了今年,我们在内蒙古东部某地调研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就是连续20年种玉米,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到现在这块地里如果种豆子,大豆只能长20多厘米高,并且到了夏天就逐渐枯萎了、死了,如果种高粱,正常的高粱都是两米多高,而这个高粱只能长一米来高,几乎没有产量。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暴露出来了,表现出来了。

如果我们今天还不开始行动,不开始断绝化肥、农药、除草剂这样的种植方式,未来的这几年会越来越多的土地出现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逆转,这个代价就大了。

在这个情况出现之前,我们进行有机生产可以直接转换,开始倒茬轮作,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开始用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酵素把这些东西用好就解决问题了。但是一旦土壤出现这种其他作物不能生长的情况下,修复起来,可能第一年、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对农民的收入都有直接影响。

如果继续种,那么种下去,迟早有一天连玉米都不能种,或者是我们得不到种子的时候,也就没办法了,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未完待续

中国农夫项目简介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传播生命食物价值,讲好中国农夫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农耕文化的精髓,让人们重新认识土地、认识食物,体会天人合一的文化传承。生命食物平台特发起百位中国农夫系列访谈活动,预计对100位生态农夫进行深入访谈,最终汇编成书——《中国农夫》。

每一个普通的人都可以发光发亮,实现其独特的人生价值。相信中国大地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生态农业的发展默默耕耘。在此,诚邀更多广大生态农夫参与到此次“中国农夫”访谈项目中,将自己的生态农耕故事分享给大众,成为《中国农夫》中的一位。

贺建增: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夫?(上篇)

《中国农夫》入选标准如下:
1、践行生态种植2、认同中华传统文化3、有带领影响他人的意愿(承担、引领者)4、有一定的能力或独特精神

扫码填写报名表

贺建增: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夫?(上篇)

注:入选《中国农夫》项目的农夫,将会接受项目采编组的访谈邀请,采编组将会结合访谈内容整理成文章,最后汇编成书《中国农夫》,在此期间将会邀请各位农夫来到“生命食物”直播间分享自己的农耕故事和感悟。
发起单位:酵道孝道
联合举办:生命食物团队、《有机慢生活》、心田计划、生态农耕联盟、山西众信基金会等

项目组成员:

顾问:张孝德  胡跃高  贺建增  萧淑贞 顾耀平
策划 统筹:谭宜永协调组:张新帆  陈光采编组:邹存鑫    王虎  项志如  玉为政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总部
上一篇 2023年2月27日 下午11:39
下一篇 2023年3月1日 下午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