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
古文观止 第28章|季札观周乐
中国的音乐、舞蹈,自古就很盛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乐、舞蹈,往往反映出时代风貌和地域特色。所以季札在鲁国闻歌见舞,能作出推断。这是一篇出色的关于歌舞的评论文章。 作品注释(1)…
-
古文观止 第27章|晏子不死君难
齐庄公因为荒淫被杀,晏子不为他个人殉身,同时发表了对事件的正确主张。晏子的言论,着眼点在国家,认为无论是国君还是做臣子,都应对国家负责。文章从“死”“亡”“归”三个方面设问,最后归…
-
古文观止 第26章|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春秋时代,弱小的诸侯国要向强大的诸侯国进贡,而且漫无止境,是弱小诸侯国一项很沉重的负担。文中子产以“令德”“令名”和“重币”两相对照,阐明利害关系,终于说服了范宣子,减轻了小诸侯国…
-
古文观止 第25章|祁奚请免叔向
乐王鲋本是一个看国君眼色行事的小人,却要装出一副慷慨相助的样子,以讨好别人。祁奚为国家利益着想,爱惜人才,事成则“不见而归”,根本不希图别人的报答。两人的品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叔向临…
-
古文观止 第24章|驹支不屈于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各个民族都在中华民族的崛起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驹支所言,就反映了这方面的一些情况。文中范宣子责难驹支的话,气势汹汹,但是驹支逐句批驳,理直辞婉,使…
-
古文观止 第23章|吕相绝秦
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晋统率诸侯的军队进攻秦国,先派遣吕相到秦国绝交,宣布秦的罪状。秦晋一直互相倾轧,正义并不全在晋方。但这篇绝交辞令,却把罪过全推给秦方。在行文上步步紧…
-
古文观止 第22章|楚归晋知罃
晋楚邲之战时,楚俘虏了知罃。知罃的父亲荀首被提拔为中军副统帅后,晋要用楚国谷臣和襄老的尸体换回知罃。楚王答应了。本文就是知罃临走时和楚王的一席对话,表现了知罃忠于晋国、对楚不卑不亢…
-
古文观止 第21章|齐国佐不辱命
齐晋鞌之战(公元前589年),齐失利,晋追击。齐要求讲和,晋提出苛刻条件。齐使者国佐不辱使命,据理驳斥;又婉转说出齐国“收拾余烬,背城借一”的决心。整个说词既无乞怜之态,又无唐突之…
-
古文观止 第20章|王孙满对楚子
鼎,周人当作王权的象征。楚子问鼎,有取代周王的意图。王孙满的回答,处处用“德”字,“天”字压服楚王。他重德轻鼎的观点是对的,但是宣扬天命、占卜,那是时代和形势使然。 注释①王孙满:…
-
古文观止 第19章|郑子家告赵宣子
郑国是夹在晋、楚两个对立的大国之间的小国,外交关系很难处理。郑子家的这篇外交辞令,利用两大国的矛盾,逐年逐月罗列事实,批评晋的苛刻要求,甚至不惜以决裂相警告,终于迫使晋人让步。 注…
-
古文观止 第18章|蹇叔哭师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秦穆公派杞子等人驻守郑国。过了两年,晋公文一死,秦穆公野心勃勃,想灭郑攻晋,进霸中原。他利令智昏,不听蹇叔的一再劝阻,坚持出兵袭郑,结果不出蹇叔所料,被晋军在殽山…
-
古文观止 第17章|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在危急关头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慷慨陈词,有形势的分析,又有史事的引用,骨子里是为了保全郑国,表面上却处处为秦国打算。这篇说辞终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秦穆公撤兵回国。 字词解释…
-
古文观止 第16章|展喜犒师
齐大鲁小,齐强鲁弱,因此齐国总想侵略鲁国。这次齐孝公本来是想要进攻鲁国的,但展喜的一席话,有理有据,大义凛然而又委婉动听,说得齐孝公无话可答,只好收兵回去。 注释齐孝公:齐桓公的儿…
-
古文观止 第15章|介之推不言禄
晋文公为公子时,由于父子兄弟之间的冲突,被迫在国外流亡十九年,直到晋惠公死了,才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他即位以后,跟他一起出国流亡的人,都争功要俸禄。唯独介之推不这样做,在那时的社…
-
古文观止 第14章|寺人披见文公
寺人披见谁得势就依附谁,本不值得称道;但他掌握着关系晋文公命运的机密,又能说出一番堂堂正正的道理,不由得晋文公不见他。晋文公能放弃前怨,接受意见,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胸怀,所以能避免…
-
古文观止 第13章|子鱼论战
鲁僖公十七年,齐桓公死,宋襄公想继续齐桓公的霸业。楚王假装答应宋襄公当盟主,却于鲁僖公二十一年在盂地的集会上,把宋襄公抓起来,进攻宋国,不久又释放了他。宋襄公不但不知醒悟,反继续联…
-
古文观止 第8章|曹刿论战
长勺之战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当时齐是大国,鲁是弱国。齐进攻鲁,是强国欺凌弱国。但结果是鲁胜齐败。本文略于对战斗情景的叙述,而详于对战争胜败因素的分析,通过肉食者的“鄙”衬托曹刿的…
-
古文观止 第7章|季梁谏追楚师
本篇反映了春秋时代对于民和神关系一种新的进步主张:民是主体,神则附属。所以好的君主必须首先做好对民有利的事情,然后才去致力于祭祀一类的事,即“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季梁先是忠民…
-
古文观止 第6章|臧哀伯谏纳郜鼎
发扬美德,堵塞邪恶,所谓“昭德塞违”,是本篇之纲。本篇用了大量篇幅谈礼仪,保存了关于礼仪的资料。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在体现。在阶级社会里,道德礼仪自然是有阶级内容的,但藏哀伯提出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