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
古文观止卷九唐宋文|1 驳复仇议[唐]柳宗元
武则天当政时,同州下邽人徐元庆之父徐爽,被下邽县尉赵师韫杀害。后赵师韫入朝为御史,徐元庆则更姓易名,在驿站之中充当仆役。过了很久,赵师韫恰好住在这个驿舍中,徐元庆便趁机亲手杀死…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19 柳子厚墓志铭[唐]韩愈
这篇墓志铭是韩愈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大约是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韩愈和柳宗元是多年好友,两人友情笃厚,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这一年,韩愈得知柳宗元去世后,怀着无比沉痛与惋惜…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18 祭鳄鱼文[唐]韩愈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杀,裴度救援才被贬为潮州刺史。据《新唐书·韩愈传》,韩愈刚到潮州,就听说境内的恶溪中有鳄鱼为害,把附近百姓的牲…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17 祭十二郎文[唐]韩愈
《祭十二郎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按《文苑英华》说是写于五月二十六日,应是笔误,因是年六月下旬十二郎还写过信),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八仙”中著名的韩湘子即是老成之长…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16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唐]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所写的一篇序文,该文与《送石处士序》为姐妹篇,主要赞扬了温处士出众的才能和乌大夫善于识人、用人的德才,表达了为朝廷得到人才而欣慰以及自己…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15 送石处士序[唐]韩愈
本文是为石处士出山赴任而写的序。石处士是一位德高望重,颇具才略的贤士,曾出任黄州录事参军,后归隐洛北十年之久,不问世事。当乌大夫邀请他共同为国家大义担当重任之时,石洪欣然出山就任乌…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14 送杨少尹序[唐]韩愈
杨君巨源是贞元五年进士,有诗名,官国子司业,年满七十,即告老归乡。作者对此极为赞赏,于是作序相送,意在张扬其事,以振古风。 送杨少尹序[唐]韩愈 原文: 昔疏广、受二子,以…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13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唐]韩愈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劝阻董邵南游河北,但措辞婉妙,转折不测,内涵十分深广。文章寥寥一百五十字,层层转折,意在言外,是历来公认的名作。然而如何疏通句篇,揭示那言外之意,却殊为不易。 送董…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7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唐]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三月。同年正月、二月,韩愈先后作《上宰相书》、《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上呈时相求仕, 韩愈想以情打动宰相,两次上书,要求…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11 送孟东野序[唐]韩愈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中唐著名诗人。他壮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十岁时被授为溧阳县尉。怀才不遇,心情抑郁。在他上任之际,韩愈写此文…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10 应科目时与人书[唐]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作于贞元九年(公元793)。韩愈,进士出身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写给别人的信。目的是希望别人能帮他做些宣传,扩大自己的声誉。文章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巧妙地把自己的…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9 与陈给事书[唐]韩愈
这是一篇韩愈写给陈京的信。陈京担任了门下省的重要职务。不得志的韩愈写信的用意,便是为了加深和陈京的关系,以期得到赏识,为仕进打好基础。信中叙述了与陈京多年来的交往经过,反省了双方之…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8 与于襄阳书[唐]韩愈
。“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不妨为君子;“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就未免是小人;“高材多戚戚之穷”,弃置人才,昏庸当道,分明是世道不公;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6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唐]韩愈
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5 争臣论 韩愈
《争臣论》是一篇从当时政治出发,有的放矢的重要论文,评论的人是真人,事是真事。作者直言不讳地发表意见,表现了敢于面对现实,干预生活的勇气。而且后来的评论家都认为,本文所批评的谏议大…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4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柳宗元在唐顺宗时期,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运动。最后失败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在永州的十年期间,柳宗元大量地接触下层,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尔”的悲惨景象,他以进步的思…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3 圬者王承福传[唐]韩愈
文章通过一个有官司勋却弃官司业圬、自食其力的泥瓦匠王承福的口述,提出在封建制度下“各致其能以相生”的主张,和对“独善其身”这种处世态度的评断。本文反映了韩愈的社会主张和人生哲学。他…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2 进学解[唐]韩愈
这篇文章应当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当时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
-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1 师说[唐]韩愈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公元801—公元802年),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作者到国子监上任后,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