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河
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这个论坛,我想用“百团大战”一间来形容咱们的垃圾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咱们有中国军团,马来西亚军团,美国军团、村民、村长、学者,公益组织、企业家,政府官员,离开谁都不行,这种场面很壮观,那我们哲学家能做什么贡献呢?大家都知道观念的变革很重要,在变革观念上,哲学家或许有所作为。我们当然可以等待一种新的科学发现把塑料垃圾问题完全解决了,但等到什么时候呢?观念不变的话城里人不断用大卡车把垃圾往村里倾倒怎么办?仅靠七个仙女妈妈肯定解决不了,生态文明需要要全方位的变革,首先观念要变,观念的变革是至关重要的。举个思群说过的例子,有些事情你认为重要就重要,你认为不重要就不重要,我们在美国有一个访问学者项目,前几年来了两个年青的访问学生,有一天我们去参观一个地方,路上偶遇一辆车,这两个女孩就兴奋的尖叫起来:“小翅膀,小翅膀”。后来才弄明白他们看到宾士车了,而我们至今还搞不明白宾士和奔驰的差别。同样的道理,观念很重要,你把什么看得重要什么不重要全在一念之间,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说,人认为黄金很有价值,但对于驴来说它远不如草有价值。言归正传,今天来点高大上的,生命文明新时代需要第二次启蒙,为什么需要第二次启蒙?我们先从泰坦尼克的遇难说起。1912年4月14日晚上11点40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巨轮泰坦尼克葬身大西洋海底,最后1500多人去世,这是迄今为止最广为人知的一次海难,被认为是20 世纪十大灾难之一,是一次举世皆知的悲剧。关于泰坦尼克,许多人沉湎于其中的爱情故事,很少有人思考到底背后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沉没?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在悲剧发生之前,那些指挥者早就获悉了前方有冰山的大量证据,“然而航线已经确定,没有人想去改变它的航线。人们对这艘巨轮的幸存能力充满无限的信心。” 悲剧就是这样发生了,逝者不能复生,但教训可以记取。泰坦尼克悲剧的最大教训有两点:一是一意孤行,没有及时调整航线;二是过分自信,妄自尊大。这不禁使人想起在我们一心拥抱现代化,大踏步奔向现代化的今天人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许多服膺西式现代化的人常常强调现代化是人类的必由之路,这条路中国必须走。没有人否认现代化的成就,但问题是在西式现代化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的今天,我们是否依然要踏着不变的步伐走所谓的“现代化之路”?
一副药已经吃出了严重的毛病了,还说药方没毛病,是吃的人有毛病。哈贝马斯就是一个典型,他称现代性为一个“未完成的工程”,也就是说西方设计师设计的工程方案没问题,问题出在没完全把药吃完。在中医里,一个方子吃出了问题,就要“改方”了。用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话说,“拘执一方,鲜不杀人矣”。既然西式现代化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我们又凭什么一定要完成它?一如一副方子已经出现了许多严重的副作用,再坚持 “照方吃药”,就成了对病人的不负责任了。如果我们一定要重蹈他人的覆辙,重复他人犯下的过错,那前车之鉴的意义又何在?别的不说,中国青少年戴眼镜已是世界第一,早已实现了现代化。我们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气污染都已提前实现了现代化,还要怎么走?还要什么现代化,怎么活?美国曾经是个好榜样,今天美国自身也出了问题,美国著名过程哲学家,密西根伟谷州立大学哲学系主任劳尔(Stephen Rowe)教授曾和樊美筠博士有个对话发表在《光明日报)上,题目就叫《美国最好的部分已经被现代性最坏的部分所折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一看。
人家已经出现问题了,已经跳人火坑,我也要义无反顾地跟着跳,这是什么逻辑?科学数据表明,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北京正在每年下沉11厘米,上海已经下沉了 183 厘米。你可以不要哲学,不靠技术,但不能不要水,可以不要这个不要那个,但不能不呼吸,这个问题跟每个人息息相关,不是我讲大道理唱高调。北师大田松教授有一本书的副标题就是“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成的”,这个说明什么问题?我们也是垃圾。如果我们整天吃垃圾喝垃圾,我们不是垃圾是什么?柯布博士早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就发表了《是否太晚?)一书,其实就是一种“生态警告”。尽管不受待见,但说的是真理。习大大在这个问题上看的很远,18 大以来,他谈了 60多次生态文明,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世界上许多文明最后灭绝都是生态环境出了问题,以前老以为是战争的原因,其实是生态的原因。现代化的辉煌成就不容否认,然而西式现代化的弊端应该避免,我们以前太盲目崇拜现代化,今天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然而,有没有第三条路呢?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格里芬建议:中国可以通过了解西方国家所做的错事,避免现代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这样做的话,中国实际上是“后现代化”了。我们可以走一条新路,既超越西式现代化又整合传统的优秀资源,走一条厚道发展之路。这样我们的起点就高了。
回到哲学问题,如果一个时代出了问题,一定是那个时代的哲学出了问题。昨天张孝德老师说的非常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的确出了问题,我们往前推一步,为什么生活方式出了问题?是因为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那么是什么哲学出了问题呢?第一次启蒙的现代哲学。
所谓第一次启蒙,在《第二次启蒙》一书中我们主要指的是发生在17,18 世纪欧洲的高扬理性的思想运动。“这一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做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在中国,则是指发生在 20世纪 20 年代中国的呼唤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毫无疑问,这两场时空跨度都不算小的启蒙运动之同存在集种内在的关联。尽管不能把“中国的五四运动”简单地等同于欧洲的启蒙话语在中国的“横向的移植”,但它们之间思想血脉的相承性,则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之故,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第一次启蒙。它的局限可列为如下几点:自对自然的帝国主义态度;2)对传统的虚无主义姿态: 3) 对他者的种族主义立场。4).对女性的歧视态度;5).对乡村和农人的鄙视态度;6)对科学的盲目崇拜;7) 对理性的过分迷信;8) 对自由的单向度阐释;9.对民主的均质化理解;10) 对争斗的高度迷恋;11) 对消费的极度崇拜。
如果百年前不清晰今天这些局限越来越清晰了。第一点对自然帝国主义态度,这个态度今天依然很强势,我们为什么大范围污染田地,往地里倒垃圾,倾斜废物,为什么?我们觉得我们比自然高,自然是无生命的,充其量就是资料库和废料库,扔了就扔了。这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你说那是以前,文革、大跃进,其实今天这种思维方式依然存在,不仅我们普通老百姓,就是许多所谓高端人士包括我们有的院士今天依然坚执着这种思维。所谓“万里长江滚滚流,流的都是煤和油”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在这些科技工作者眼里,长江就等同于发电,而事实上中华民族如果没有长江,没有李白,还叫中华民族吗?长江对中华民族从物质到精神的哺育,从灵性到情感的滋养,岂是“电力”二字能表达的?第二个局限是种族主义立场,时间关系,这里不多讲了。一句话,启蒙运动的所谓人人平等中的“人”是有特指的。有色人种不能算人,只有白人中产阶级才算人。第三点局限是对传统的虚无主义态度,把传统当做垃圾扔掉,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对传统大都采取一种决然的否弃态度,我们什么都不如人家,什么都有问题,最有名的就是鲁迅。鲁迅的伟大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也毕竟是他那个时代的产儿。当一家杂志采访他的时候,请他给青年人列一个推荐书目,鲁迅说我建议青年人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显然鲁迅对传统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极端的说他和其他新文化棋手对传统的否定过了头,温和地说“下手重了点”。忘记过去即意味着背叛,按照法国后现代女哲学家西蒙薇的说法,对过去的毁灭是所有犯罪中的最大的一个犯罪。第一次启蒙的另一个局限是对女性的歧视态度,卢梭认为女人没有男人不行,那个时代总体上是鄙视女人的。再有就是对农村和农民的鄙视态度,今天城市小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真农民”。农民变成形容词了。骨子里看不起农民,导致乡村的灭绝,每天都有100个村庄在地图上消失。昔日的“希望的田野”,演变成今日“失望的田野”,人们纷纷要往城市逃离
现代城市是不是真的那么美好呢?作家赵本夫在《无土时代》一书中曾用文学家的笔触生动描述了“现代城市文明病”,在他看来,城市用钢筋水泥沥青砖块等现代物质将土地覆盖,彻底切断了人与土地的关系,所有污浊之气、不平之气、怨恨之气、邪恶之气、无名之气,无法被大地吸纳排解,一团团在大街小巷飘浮、游荡、汇集、凝聚、发酵,瘴气一样熏得人昏头昏脑,吸进五脏六腑,进人血液,“才有了种种城市文明病”。同理,城里人所有身体和精神的疾病如厌食症、肥胖症、高血压、性无能、焦虑、失眠、忧郁症、自闭症、心浮气躁,心理阴暗,相互攻讦,歇斯底里等等的产生“都源于不接地气”。第六对科学的盲目崇拜。科学曾是人类的骄傲。但是科学也有它的问题,当它妄自尊大,自视为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时,就变成科学主义了,就走的太远了。第七对理性的过分迷信,其实理性是有局限,为什么人们常说“讲道不讲理,讲理气死你”?就是因为理性具有片面性。消费主义的问题就不用多说了,它与物质主义是孪生兄弟,正是第一次启蒙的上述弊端把我们人类引上了环境悬崖。人类要因对生态危机,要活下来,要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就需要第二次启蒙。
所谓第二次启蒙也就是后现代启蒙,并非对第一次启蒙(也就是现代启蒙)的全然拒斥,而是将许多或者大多数第一次启蒙的最伟大的成就“整合起来”,以应对当代的急难,特别是应对关涉人类和地球存亡的生态危机。
对第二启蒙的具体理论取向进行概括并非易事,我们试着将之概括为以下11点:1)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高扬生态意识:2)Beyond anthropocentrism and promotes ecological awareness ;2)超越西方中心主义,推重文化互补意识;3)挑战“划一思维”,欣赏多元之美;4) 反对性别歧视。欣赏两性互补和共同创造;5)反对歧视乡村文明和农人,走向一种尊严农人的厚道文明;6)拒绝“抽象自由”观,走向有责任的深度自由;7)扬弃均质民主,走向道义民主;8) 挑战霸道科学,走向厚道科学;9) 拒绝“争斗崇拜”,主张“和者生存”;10)超越纯粹理性,呼唤审美智慧;11)拒斥消费主义,走向共情主义。这些特征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表里,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点:即超越人类中心主义,高扬“生态意识”。 所谓生态意识就是意识到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人类“与恒星,微风,岩石,土壤,植物,动物有着内在的联系。” 人与自然休戚与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如果你说 11 点太多了我记不住,你只要记住下列几条就够了。
1)第二次启蒙是生态启蒙,2)第二次启蒙的核心理念是生态意识,3)第二次启蒙的核心价值观是尊重他者,4)第二次启蒙的哲学基础是有机思维、5)第二次启蒙的生存法则是和者生存。
最后,谈一下第二次启蒙对当下中国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避免重蹈覆辙,2)昭示我们“华山并非一条道”。3)启发我们迎头赶上,走厚道发展之路。
现在发展观是不厚道的,因为它对自然不厚道,对人不厚道,为自己不厚道,对自己不厚道就是公款吃喝,吃出三高。郑冰老师领导的山西永济蒲韩农村社区走的就是一条厚道发展之路。他们给老人办的日托所,给孩子办的托儿所,体现的是一种关心,一种厚道。要走厚道发展之路,就一定破除对西式 GDP 的崇拜、GDP 是资本主义的,带血的,不是社会主义的。第二次启蒙是否可能呢?中国是否有可能直接跨入生态文明做世界的领跑者呢?第二次启蒙,建设生态文明当然是一项巨大而艰巨的工程。然而提出大陆漂移说的德国科学家韦格纳(Wegener)说的好:“如果没人敢于挑战不可能的事物,世间将没有伟大存在。”
事实上、第二次启蒙的价值已经被国内外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著名国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先生在国家大讲堂的演讲中曾说过下面一段话:
到上世纪末,以“过程哲学”为基础的“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将“第一次启蒙”的成果与“后现代主义”整合起来,召唤“第二次启蒙”在中国已经发生广泛影响的“国学热”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有机结合,如果能在中国生根并得到发展,也许中国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第一次启蒙”,实现现代化,而且会较快地进人以“第二次启蒙”为标志的后现代社会。
汤先生这一论断曾被评为“2012年度最具价值的理论观点”。当然要实现第二次启蒙,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喜欢用“天下兴亡,就看你我”代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人都是天下的主人,每个人都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正是基于这种信念,我们研究院发起“算我一个 —投身生态自救运动”(https://mp.weixin.qq-com/s/ e8rdLLz_Yr7rfzlf6t7q9w) 欢迎各位踊跃参加。
最后做个小广告:我们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是在海外举办的最早也是最大的一个关于生态文明的国际论坛。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 12届了。在国际国内都发生了广泛的影响。“第13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将于2019年4月19-20日在洛杉矶召开,欢迎各位参加。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生态文明的早日到来而奋斗!谢谢大家。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