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僖公十七年,齐桓公死,宋襄公想继续齐桓公的霸业。楚王假装答应宋襄公当盟主,却于鲁僖公二十一年在盂地的集会上,把宋襄公抓起来,进攻宋国,不久又释放了他。宋襄公不但不知醒悟,反继续联合几个诸侯国进攻郑国,因为郑国归附了楚。于是发生了泓之战。宋襄公为了“仁义”,恪守古代战争的陈腐教条,结果吃了败仗,自己也负了伤。而他却自认为有理,至死不悟,以至成为千年笑柄。和宋襄公的愚蠢相对应的司马子鱼。他一开头就指出宋弱楚强,敌众我寡,反对轻率地和楚国作战。但在宋襄公决定作战之后,他就积极谋划,主张趁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和有利的时机,一举击溃楚军,争取战争的胜利。最后反驳宋襄公的一段话,驳中立论,有理有据,层层深入,句句斩截,颇有说服力。
字词解释:
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
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
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城县西。
既:已经。
济:渡过。
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败绩:大败。
股:大腿。
门官:国君的卫士。
咎:怪罪,归罪,指责。
重(chóng):再次。
禽:通“擒”,俘虏。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
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赞:助。
胡耇(gǒu):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
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服:(对敌人)屈服。
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
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
声气:振作士气。
儳(chán):通“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参考翻译:
楚国攻打宋国来救郑国。宋襄公将要应战,大司马公孙固劝谏说:“上天抛弃我商国已经很久了,主公想要复兴,这是得不到宽恕的。”宋襄公不听。
宋军与楚军战于泓水。宋军已经摆好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河。司马子鱼说:“敌众我寡,趁他们没有完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当楚军已经全部渡河,但尚未摆好阵势,司马子鱼又请求攻击。宋襄公说:“不。”等楚军摆好了阵势,然后才开始攻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卫队也被歼灭了。
宋国人都埋怨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人。古人作战,不在隘口处阻击敌人。”我虽然是已然亡国的商朝的后代,但也不会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并不懂得战争。强大的敌人,因为地形的狭窄而摆不开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这时候对其加以拦截然后攻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算是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况且今天这些强悍的楚兵,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碰到老人,捉住了就把他抓回来,何况只是头发花白的人!对士兵讲明耻辱,教导作战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了伤但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次攻击使其毙命?如果是因为怜悯那些受伤的人而不想再次加以伤害,那还不如开始就不要击伤他。同情年长的敌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用兵讲求抓住有利的条件和时机,那么即使是在险阻隘口的地方打击敌人,也是应该的;锣鼓响亮是为了振作士气,那么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背景:
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宋襄公出兵攻打依附于楚国的郑国,楚国发兵攻宋以救郑,十一月,两国在泓水交战。在军事力量上,楚强宋弱但战争开始时,宋军占据了有利地形。大司马子鱼建议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但宋襄公坚持“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的迂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最终招致失败,自己也受伤而死。此文即为记叙并分析这一历史事件而作。
《子鱼论战》鲁僖公二十二年
1
这是宋国的事情了,宋国就是前面《臧哀伯谏纳郜鼎》中侵占郜鼎的那个宋国,那时候国君是刚刚被太宰华督拥立的宋庄公,现在是宋襄公了,距离那个时候已经过去七十多年。宋国比较特殊,它既不是周宗室也不是周的功臣,而是商王朝的后裔,子姓。
▲ 宋国的地理位置
殷商虽然被周推翻了,但留下了大量的遗民,周武王“以殷治殷”将商纣王帝辛的儿子武庚封为诸侯,封地就在商都朝歌,现在叫沬(mèi)。以治理安抚殷商遗民。周武王当然也不放心武庚,于是又封自己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沬的周边监视他,因此被称为三监。
▲ 三监之乱
周武王去世时,周成王还小,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这引起了三个兄弟的不满,他们就联合武庚一起反叛,是为“三监之乱”。叛乱平定后,武庚被诛杀,周公旦就找到了纣王的兄弟,武庚的叔叔微子启继续管理殷人,封地为宋,就是宋国。
▲ 宋国是爵位最高的公爵
爵位是公爵,最高的一档。除了能够保留商的宗庙,周天子还允许宋国使用天子之礼祭祀商王朝的祖先,所以宋国的地位也比较超然。《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中提到齐太公姜子牙有代周讨不臣之权力,也是在平定三监之乱后周公赋予的。
商纣王帝辛有几个非常贤能的兄弟,微子启、比干、箕子,他们并称“殷末三仁”。其中比干因屡次进谏被纣王所杀,箕子见国家衰亡,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出走朝鲜半岛,还建立了政权,史称箕子朝鲜,并得到了周王朝认可。后来箕子朝见周天子,路过殷商故都感叹国破山河,做麦秀之歌。殷商遗民闻之,无不落泪流涕。
▲ “殷末三仁”的结局
子鱼是宋襄公的哥哥,素有贤名,宋襄公为了他还搞过一出让贤的闹剧。子鱼贤德,但是庶出,嫡长子是他的异母弟弟宋襄公。宋襄公作为第一继承人,这在礼法上完全没有问题,可宋襄公偏偏找他老爹说:“子鱼年纪比我大,而且仁德,让他做继承人吧。
▲ 宋襄公家族谱系
让位给兄弟,确实是有先例。比如吴太伯让贤给弟弟王季,鲁隐公要还政给弟弟鲁桓公等等,但这都是在礼法框架下的,吴太伯和王季都是嫡出,王季和他的儿子都有贤明,而吴太伯自己没有后代,所以让贤。鲁隐公和鲁桓公都是庶出,鲁桓公的母亲仲子的地位比鲁隐公的母亲声子的地位要高一些,所以鲁隐公在鲁桓公年幼时代政,等鲁桓公长大后还政也没问题。
▲ 吴太伯让贤给弟弟王季,鲁隐公欲还政给弟弟鲁桓公
宋襄公你作为嫡长子,直接去找父亲说要让位给庶出的哥哥,这就不合礼法了。这绝不是小事,子鱼如果答应了就贤明有亏,还会被朝中坚持正统的大臣反对。子鱼不答应,也会让朝中的有心之人产生想法,无论答应与否,都会为宋国政局埋下隐患。再者,如果你真心让位,可以学吴太伯,带所有嫡出的公子一起出走,这样子鱼自然会变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这简直就是把子鱼放到火上烤啊,子鱼要破局貌似只有两条路可选:自杀或出走。子鱼选择了后者,出走外国。这是宋襄公仁义吗?不见得。他可能是在试探哥哥,甚至逼迫哥哥。当然也不排除宋襄公只是要自己感动自己,现在子鱼出走证明他没有野心。宋襄公即位后又请他回来担任左师,辅佐自己。这样既充分利用子鱼的才能,又展现自己仁德的一面,可谓双赢。
▲ 宋襄公让位给哥哥子鱼,实际上是在逼迫他
2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楚人伐宋以救郑。楚国讨伐宋国来救郑国。这事还得从葵丘会盟说起,僖公九年宋桓公去世,尚未下葬,宋襄公就跑去参加八国首脑峰会了,宋襄公以“仁义道德”标榜,这事做的不体面,先不提给父亲守丧,至少要等到父亲下葬。在峰会上,宋襄公领略了齐桓公作为霸主的威风,或许那时候他就已经心存向往了。等到会盟结束,他才回去正式继位。埋葬了父亲,召回哥哥子鱼。
▲ 宋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
齐桓公有三位夫人都没给他生儿子,所以齐桓公没有嫡子,六个宠妃各自给他生了一个庶子。齐桓公生前立郑姬所生的公子昭为世子,或许因为齐桓公曾经帮助宋国平定内乱,两国又有婚姻关系,所以齐桓公和管仲就委托宋襄公照顾世子昭。僖公十七年,齐桓公去世,几个公子作乱,世子昭去宋国寻求帮助,宋襄公号召诸国一起平定齐国内乱,结果楚、晋这种大国对他的号召不加理会,来的只有曹、卫、邾等周边小国,于是大家一起护送世子昭回国。本来齐国人就倾向世子昭,所以这次行动很顺利。而宋襄公貌似也品尝到了“号令诸侯”这一毒药的甜蜜。大概从这一刻起,他的野心膨胀了,想接替齐桓公称霸。
僖公十九年,宋襄公不听子鱼劝告,开启了自己称霸的作死之路,攻伐周边小国,迫使他们听命于自己。僖公二十一年,宋襄公在鹿上会盟,要求楚国命令其附属国听命于自己,称自己为盟主,楚国答应了。秋天,宋襄公又不听子鱼劝告,执意在孟大会诸侯,这次楚国使节团在盟会上俘虏了宋襄公。冬天,在鲁僖公调停下,楚国释放宋襄公。经过这次事件,正常人应该明白自己的斤两,低调做人,闷声发财才对。但是在僖公二十二年夏天,宋襄公讨伐邻国郑国,因为郑国依附了楚国,这才有了楚国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宋襄公准备迎战。
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大司马固也是宋襄公的一个哥哥,子固。他进谏说:“上天抛弃商王朝很久了,您想要复兴它,这是不可饶恕的”。这说明宋襄公对国内的说法是“复兴商王朝”。商朝已经灭亡四百多年了,想要复兴谈何容易,而且这也是违背历史规律的。宋襄公有点像《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感觉。
弗听。宋襄公不听。他已经沉迷于自己内心称霸的梦中了。
【译】楚国攻打宋国来救郑国。宋襄公将要应战,大司马公孙固劝谏说:“上天抛弃我商国已经很久了,主公想要复兴,这是得不到宽恕的。”宋襄公不听。
3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和楚国人在泓水作战。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宋国军队已经排好阵形,楚国人还没有渡过泓水。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及,趁机。司马说:“楚国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没有完全渡河,请发起攻击。”
公曰:“不可。”宋襄公说:“不可以”。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楚国军队完成渡河,还没有列阵完毕,司马又来劝说发起攻击。宋襄公说:“还不可以”。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陈通阵,列阵。等到楚国军队列阵完毕,才发起攻击。宋军战败。股,大腿。门官是国君的亲卫队。宋襄公大腿受伤,亲卫队都被歼灭了。
【译】宋军与楚军战于泓水。宋军已经摆好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河。司马子鱼说:“敌众我寡,趁他们没有完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当楚军已经全部渡河,但尚未摆好阵势,司马子鱼又请求攻击。宋襄公说:“不。”等楚军摆好了阵势,然后才开始攻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卫队也被歼灭了。
4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chóng)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qíng)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gǒu),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chán)可也。”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chóng)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宋襄公逃回国内后,国人都责怪他。重,重复。不重伤就是不再攻击已经受伤的人。禽通擒。二毛是指头发花白,年纪大的人。宋襄公说:“君子不二次伤害同一个敌人,不俘虏年纪大的人。古代战争的规矩,不在险要的地方阻击敌人,我虽然是商王朝的亡国之后,但是不能进攻没有列阵的敌人”。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qíng)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子鱼说:您不懂战争。勍是强大。赞是辅助,支持。强大的敌人在狭窄险要的地方无法排成战阵,是上天在帮助我们。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这时候阻拦进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即使这样恐怕还不能取胜,毕竟敌众我寡。
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况且现在强大的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为什么?因为宋襄公四处树敌。
虽及胡耇(gǒu),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胡指脸颊下垂,耇指老年斑,胡耇就是指代老年人。即使遇到老年人,那也是我们的敌人,俘虏他们获取战功,哪里管他是不是二毛呢?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明确失败是可耻的,教士兵英勇作战就是为了能够杀敌。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敌人受伤没有死,为何不再攻击他们。如果怜惜敌人的伤员不再攻击他们,那就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爱护敌军中的老年人,那就不如直接向他们投降臣服。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三军泛指军队。以利用,要善用有利的形式。用锣鼓的声音鼓舞军队的士气。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chán)可也。善用有利的形势,那么在险要的地方攻击敌人也是可以的。鼓,击鼓进军。儳,参差不齐,指代没有列阵的敌军。金鼓之声鼓足士气,进攻没有列阵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译】宋国人都埋怨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人。古人作战,不在隘口处阻击敌人。”我虽然是已然亡国的商朝的后代,但也不会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并不懂得战争。强大的敌人,因为地形的狭窄而摆不开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这时候对其加以拦截然后攻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算是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况且今天这些强悍的楚兵,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碰到老人,捉住了就把他抓回来,何况只是头发花白的人!对士兵讲明耻辱,教导作战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了伤但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次攻击使其毙命?如果是因为怜悯那些受伤的人而不想再次加以伤害,那还不如开始就不要击伤他。同情年长的敌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用兵讲求抓住有利的条件和时机,那么即使是在险阻隘口的地方打击敌人,也是应该的;锣鼓响亮是为了振作士气,那么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5
很明显宋襄公打了败仗还不承认错误。子鱼也没给他什么面子,作战的目的就是杀伤敌人,不是彰显你的道德。以德服人那都是建立在绝对力量基础上的,你作为小国还要对敌人仁慈,这不就是对自己残忍吗?对宋襄公的评价一直以来比较复杂。《春秋公羊传》中公羊高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他有周文王风范,但我更倾向于教员的意见,宋襄公这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这个宋襄公不过是极其自我,沉迷于自己的内心,自以为是,结果又被现实狠狠打脸的一个人。宋襄公给自己营造了一个“人设”,那就是“秉持仁义的古老贵族”。卖人设的目的也很明确,圈粉,得到粉丝的支持,继而获得利益,达到称霸的野心。
回头看看宋襄公办的几件事:让贤给哥哥,不排除虚伪试探的可能。父亲尸骨未寒就去参加诸侯盟会,刷存在感,这好像也不是仁义之君该做的。要挟小国参与盟会,挟迫它们尊自己为霸主,这也和他标榜的仁义道德贵族精神相悖。狂妄自大以盟主自居,会盟大国被愚弄污辱,自取其辱尚不自知,又主动挑起战争,战斗时又对敌人仁慈,可谓极度愚蠢。如果这也能名列五霸实在是拉低春秋霸主的平均水平。
第二年宋襄公腿伤不愈而死,去世前终于做了一件英明的事情,帮助了流亡至此的晋文公重耳,重耳即位后果然感念宋襄公情谊,多次挽救宋国于乱世之中。
6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姜小白因为不听管仲的话,被挥刀自宫的太监祖师爷竖刁和把自己儿子都做成了菜的厨子祖师爷易牙饿死在宫中。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打的不可开交,将父亲的遗体在宫中的床上晾了整整六十七天,虽然是寒冬腊月,尸虫还是爬的满地都是——此处你应该深刻认识到,权力的游戏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他们对自己狠,对孩子狠,对爹更狠,狠起来连最狼心狗肺的畜生都要颤抖。齐桓公死后,宋襄公借助武力平定了齐国的内乱,送齐孝公归国即位后,便野心膨胀,图谋继续齐桓公的霸业。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宋襄公为了与楚国争霸,不顾本身国力疲弱,出兵攻打依附于楚国的郑国,楚国为援救郑国,与宋国在泓水交战。在军事力量上,楚强宋弱。但战争开始时,宋军占据了有利地形。大司马子鱼建议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但宋襄公坚持“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的迂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最终招致失败,自己也受伤而死。宋襄公自认为帮助齐国渡过难关,兼之自己出身高贵的血缘(宋是商的后裔),所以继承齐桓公的霸业理所当然,然而宋襄公忘了称霸的关键,就是硬实力,可宋国的实力非常有限。宋国讲礼仪,但楚国属于蛮夷之邦,要的是千方百计取胜。两国的作战思想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宋襄公遵守军礼古训,在当时并无不妥,反倒是楚国蛮夷破坏规矩。到了战国时期,《孙子兵法》的问世,开张名义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将“诡诈奇谋”的作战方式推到了至高地位。“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战争从此没有了“温情脉脉”而是极端冷酷无情。泓水之战宋国的战败不仅完结了宋襄公的生命,也标志着自商、周以来提倡的“礼义之兵”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战是宋襄公出于维护面子而进行的一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战役。指导他行为的是根深蒂固的“贵族精神”。毛主席称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宋国乃殷商后裔之封地,受周天子赐予的“公爵”之位。别看他地盘不大,国力不强,但实属前朝正宗血统,三个“公爵国”之一。那些比他强大的国家,如齐国是“伯爵”,而楚国是“子爵”,爵位比宋国低得多。所以,宋国国君从骨子到行为,都体现着“贵族精神”。尼采曾经说过,贵族最重要一个精神就是自尊的精神。这种“自尊”是对自己尊严的维护,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所以在立身处世中要讲原则、重规矩,时时处处符合“礼”。
▲ 泓水之战地行图令人哭笑不得,宋襄公为了仁义,恪守古代战争的陈腐教条,这就不能不说他犯傻了。在宋襄公看来,战争就是公平竞争,大家摆开堂堂之阵,决一高下,胜者扬眉吐气,输者心服口服。不能利用关隘险阻,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果采用,那就是作弊行为,不符合战争道义。也许古代贵族间的战争,是有这么多的规矩要恪守的,但是时代发展到春秋时期,关于战争的观念早已起变化。《孙子兵法》里说:“兵者,诡道也。”也就是说,战争已经抛弃了那一套陈腐的伦理观念,只要取得胜利,什么样的手段都能用,越是阴谋诡计越好。淮南子曾言:“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大司马子鱼尖锐地批评了宋襄公不懂得如何打仗,先揭露宋襄公标榜古人,假仁假义的实质是纵敌害己。然后对于那些陈腐的教条加以批驳,先驳“不以险阻”、“不鼓不成列”,再驳“不擒二毛”、“不重伤”,最后指出军队的作用就是打仗求胜,指出正确的做法是抓住战机,攻其不备。而宋襄公没有审时度势,墨守成规,这是他的可悲之处。7宋襄公因为他的仁义多次吃亏一直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笑料,因此,他成了观念陈旧、故步自封、顽钝愚闭的“蠢猪”式的人物。但是在历史上多部儒家经典却又把他的“义战”大加赞扬,甚至与文王相提并论,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公正地看他这个人的话,那么我们会觉得这个人物如果作为文学形象来看,还是有他的可爱之处。宋襄公有三次著名的犯傻行为:第一次是他要把王位让哥他的哥哥子鱼。宋襄公本为嫡子,顺理成章应当继承宋国国君之位,但他却以子鱼为贤能,欲让位与庶出的哥哥子鱼,子鱼坚决推辞,继位后,宋襄公不但不提防重大对手子鱼,还拜子鱼为大司马上卿,这和那些为了权力而弑父弑兄者实是天壤之别。宋襄公的第二次犯傻是谨守乘车之会的约定,宋襄公和楚王相约乘车之会,大臣为防不测,建议他多带些兵马去,但是他不听,结果是他坚守信用的乘车之会遇上了楚王失信的兵车之会,自己做了楚王的阶下囚,后经其他国家调解才被释放。宋襄公第三次犯傻就是著名的泓之战,是千古笑谈的“不鼓不成列”,在战争面前,在生死面前,还如此讲仁义,讲风度,正是这一次犯傻,导致他后来股伤复发而死。
我想人们怀念宋襄公,主要还是他力行仁义的骑士风度,他诚实守信,在动辄杀人盈城、杀人盈野的战争中,他坚持那种战争也要讲公平的竞争原则,他对于他认为正确价值观念的坚守,胜就胜,输就输,不屑采用下三滥手段,宋襄公失败了,但他是君子,他输得磊落,人们有理由尊敬他,怀念他。设想如果他胜利了,那种动辄屠城的事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从这方面来看,宋襄公还是有可爱之处的。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