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第42章|叔向贺贫

古文观止 第42章|叔向贺贫

本文通过人物对话的方式,先提出“宣子忧贫,叔向贺之”这个出人意料的问题,然后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文章先不直接说明所以要贺的原因,而是举出栾、郤两家的事例说明,贫可贺,富可忧,可贺可忧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德。继而将宣子与栾武子加以类比,点出可贺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如果不建德而忧贫,则不但不可贺,反而是可吊的,点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后用韩宣子的拜服作结,说明论点,有巨大的说服力。这样既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又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本文引用历史事实,阐明了贫不足忧,而应重视建德,没有德行,则愈富有而祸害愈大,有德行则可转祸为福的道理。

古文观止 第42章|叔向贺贫
古文观止 第42章|叔向贺贫
古文观止 第42章|叔向贺贫

【注释】

①叔向:名羊舌肸(xi),晋平公的太傅。韩宣子: 名起,宣子是他死后的封号,晋国大夫。

②二三子: 所交往的一些人,这里指卿大夫。

③栾武子: 名书,武子是他死后的封号,晋国大夫。一卒之田: 一百人为一卒,田百顷。宫: 房屋,住宅。

宗器:宗庙的祭器。 ④越: 传播。戎狄: 北方的两个少数民族。

⑤疚: 弊病。 ⑥桓子: 栾书的儿子,名黡,晋国大夫。无艺: 没有限度。

⑦略则: 触犯法律。假货: 放债。假,借的意思。居贿: 囤积财富。

⑧怀子: 栾桓子的儿子,名盈,晋国大夫。怀子的母亲和家臣私通,诬告他谋反,怀子逃到楚国。

离: 同 “罹”,遭受。

⑨郤昭子: 名至,晋国大夫。公室: 指晋国朝廷和国君。三军: 古代天子六军,诸侯三军,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

⑩绛: 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11)桓叔: 名成帅,是晋穆侯的小儿子,封于曲沃,韩宣子之祖。

【译文】

叔向见到韩宣子,宣子为贫穷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 “我空有卿的名分,却没有卿的实惠,没法和其他卿交游来往,我正为此而发愁,您反而祝贺我,是什么道理?”

叔向说: “从前,栾武子田不足百顷,他的家里连祭祀祖先的器具都不齐备,但他发扬他的美好品行,顺应法度,使他的名声传播到各诸侯国,诸侯们因此亲近他,戎狄归顺他,他以美好品行治理晋国,执法没有弊端,自己能够免于灾祸。到他的儿子桓子执政,骄泰奢侈,贪欲无度,违犯法纪,任意行事,施放债款,囤聚财富,本来应该遭难的,只是靠着他父亲武子的美德保护,才得以善终。到桓子的儿子执政,便改变了桓子的作为,而按照武子的德行行事,本来是应该避开灾祸的,可是他却因为桓子的罪过而遭难,逃亡到楚国去了。还有那郤昭子,他的财富相当于晋国朝廷的一半,他的封地有三军的一半,他依靠自己的富有和国君的宠幸,在国中骄奢淫逸,结果是自己暴尸于朝廷,他的宗族也在绛被灭绝。不然的话,那八个郤家的人,五个是大夫,三个是上卿,他们的恩宠可是大极了。但是一朝被灭族,没有比这更悲哀的了,其原因就在于没有美德。现在,您拥有栾武子的贫穷,我认为您也能够拥有他的美德,所以我向您表示祝贺。如果您不为没有树立起美德而发愁,却只是担心钱财不够,那我哀悼还来不及,哪还谈得上祝贺?”

宣子连忙跪拜道: “我韩起本来要灭亡了,幸亏您使我得以活命,您的恩德不是我韩起敢独自专有的,从我的祖先桓叔以下,都要感激您的恩赐。”

《叔向贺贫》国语·晋语八

前面的文章是周语上,鲁语下,到这里怎么出来个晋语八?原来《国语》中晋语最多,足足有九卷127篇,超过了国语50%的内容,说明编纂者手中的晋国史料最为详尽,那么《国语》是鲁国左丘明所作的可能性估计不大。这一篇也涉及一个熟悉的人物,前面《祁奚请免叔向》中的主人公——叔向羊舌肸(xī)。还记不记得陈国的夏姬?巫臣和夏姬有一个女儿,不知道名字,但是遗传了母亲的美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叔向就想迎娶这个姑娘,但他的母亲说夏姬“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她的女儿如今也艳名远播,所谓“甚美必有甚恶”,我看你啊,恐怕镇不住她。叔向一听也对,于是打消了提亲的念头。

但是这时,晋平公插了一杠子。晋国卿族势大,晋侯一直在搞平衡,巫臣虽然是外来户,但能力出众,被封为申公,又立了大功,受到晋侯重用俨然有了大家族的底蕴。所以晋侯希望公族之中有人能和巫臣联姻来制衡卿族,羊舌氏虽然不入六卿,但却是当时仅存的几家亲附晋侯的公族中势力最强的一支,所以晋平公强令羊舌氏的长子叔向娶了巫臣和夏姬的女儿。两人生了一个儿子叫羊舌食我。后来羊舌氏果然因羊舌食我导致灭亡。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歌里怎么唱的?听妈妈的话不挨打。

1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叔向见韩宣子。”

韩宣子叫韩起,他是韩献子韩厥的儿子。韩厥还记得吗?他是晋国中兴重臣之一,当年囚禁叔向的正卿士匄去世后,赵武继任为正卿。现在赵武也病逝了,韩起继任为正卿。晋国太傅叔向这是去拜见新任正卿。这次见面谈的话题很有意思。

“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韩宣子正为没钱发愁呢,叔向知道后反而连声道喜。是不是挺奇怪的,穷有什么可贺喜的呢?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

韩宣子说:我现在有了卿的名头,但没有和卿相匹配的财富。二三子是大家的意思,这里应该指代同朝为官的卿和大夫们。从,参与。我因此无法参与到大家的活动中。什么活动啊?肯定是交际应酬。虽然他现在地位高,但没钱招待大家,去参加别人组织的活动也不好意思空手去。看来他的父亲韩厥比较清廉,没留什么家底儿。新官上任,也还没得到实惠。

吴越之争中时,鲁国去晋国朝见霸主,得先给正卿士鞅十一套太牢的贿赂才行。所以,国家到了这个份上之后,国力再强大,其衰亡也是必然的了。

“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我因此忧虑不安,您却向我贺喜,这是为什么呢?

叔向没有像前几篇评论中那样开口先王之教,闭口先王之治。而是讲述了大家都亲历的几件事情。

【译】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2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

栾武子就是栾书,他在邲之战中崭露头角,后来他在郤克之后成为晋国正卿,一卒之田是百顷土地,看起来也不少了,但这是上大夫的待遇标准。栾武子是正卿,标准是五卒,也就是一旅之田,所以说他的田地不多。宗器是宗庙的祭器,一般是鼎、樽、簋、甗等盛器。青铜铸造,铜本身就是货币,再加上工艺和人工,每一件都价值不菲,是可以做传家宝甚至传国宝器的。栾武子作为大国正卿,家里没有宗器,通过这两点,可见栾武子非常清廉。

“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宣扬美好的德行,遵守国家法律,使自己的名声远播于诸侯。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他以此使晋国步入正轨。栾武子首先和韩宣子一样贫,同时栾武子怀有美德。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他执掌刑法不被诟病,因此免于祸患。免于什么祸患呢?鲁成公十八年,栾书主导弑杀晋厉公拥立晋悼公。注意,叔向说这件事情,不是证明栾书有德,弑君可是重罪。晋悼公即位后,当然也没有放过栾书,首先架空他的权力,之后罢免他,提拔了韩宣子的父亲韩厥做了正卿。这里说这件事,是指栾武子因曾经施德在犯重罪后幸免于难,没有身死。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到了栾桓子,他是栾书的儿子,他在父亲被罢免后出任下军将,他骄奢淫逸,贪得无厌。

“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

违法乱纪肆意妄为,放高利贷,获取暴利,这种人本来应该遭受刑罚。

“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但是依靠父亲当年的德行,得以善终。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

到了栾怀子,栾盈,他是栾书的孙子。他一改父亲的作风,重修祖父的德行,本来是可以幸免于难的。

“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却因罹患父亲的罪责,逃亡到了楚国。这时晋国正卿已经是范宣子士匄了,栾桓子栾黡娶了士匄的女儿祁氏生了栾盈,栾黡去世后,栾祁和家臣私通被儿子知道了,栾盈因为种种原因被赶出晋国,后来身死族灭。

这件事情可以用《易传》中的一句话总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太上感应篇》中也有类似的话,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所以人啊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样才能“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总之,叔向用栾氏一兴一灭阐述了贫之可贺。

古文观止 第42章|叔向贺贫

▲ 栾氏家族因财的一兴一灭

下面叔向又讲了一个故事。前面说了贫,后面肯定该说富了。

“夫郤昭子。”

郤昭子,就是郤至,郤克的侄子。他家非常富有,有多富呢?

“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他的财富赶上半个晋国,他的家臣赶上三军的一半。

“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凭借财富和荣宠,在国内骄横跋扈,最终如何呢?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落得一个陈尸朝堂,宗族灭亡的下场。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

郤克的儿子叫郤锜,时任晋国下军佐。当年和栾书一起发动了针对赵氏的下宫又难后,自己升为下军将,又趁晋景公组建新军时,把自己的堂叔郤犨和堂弟郤至分别安置为新军将和新军佐,三人并称三郤。之后又提拔家族中五个亲属做官,并称五大夫。这八个人就是所谓的八郤,可谓荣宠大矣。郤氏颇有晋国第一家族的架势,郤氏势大,引起了晋厉公的忌惮,时任正卿的栾书也嫉恨他们。加之郤氏跋扈,晋国其他家族也对他们非常不爽,因此晋厉公利用胥氏攻伐他们,郤氏倒也还是忠于晋国的,见国君要搞死他们,于是没有抵抗,三郤全部自杀谢罪。但尽管如此,胥氏还是灭了郤氏。

“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郤氏一朝灭亡,没有人为他们哀伤,就是因为他们无德啊。

郤至富而无德,身死族灭的故事也讲完了。这两件事情,大家都是亲历者甚至参与者。朝堂血迹未干,这说服力可比几百年前的先王之德有力多了。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现在您像栾武子一样清贫,我认为您也一定也会有他的德行,因此向您道驾。最后升华主题。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如果您不忧虑无法树立德行,却担忧财物不足,我替您担忧都来不及,哪里还能向您贺喜呢?其实贫和富都是表象,核心是德。叔向这次是来劝诫韩宣子树立德行以正晋国的呀。

【译】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的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

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今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3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韩宣子听了这段话后,稽首跪拜,行了一个大礼,说:我韩起已经在灭亡的边缘了,幸好您这一番话救了我啊。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桓叔是晋穆公的儿子,被封在韩地,他的儿子以封地为氏,是为韩氏源流。因此桓叔是韩氏的始祖。您的这份恩德,不是我一个人能承受的起的,从我始祖桓叔以下的韩氏世代都要感念您的恩赐。

为什么呢?叔向说的是帮助韩氏昌盛,防止族灭的忠言。自此之后,韩起执掌晋国二十八年,为后来韩氏参与瓜分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译】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

4

人与人天生是不公平,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普通人通往自我完善之路往往是艰难的,因为它同时要兼顾理想和现实,又往往存在知识文化素养等各种资源的短板,而权贵的自我完善之路可能只需要一念之间。

韩宣子,韩氏宗主。前573年,其父韩厥被晋悼公提拔为正卿(执政兼中军元帅),韩氏崛起,到前566年告老退休。前541年,韩宣子接过接力棒,执政27年,如此算来,长达半个多世纪,韩氏在晋国政坛都是首屈一指的。

不过,韩宣子却被一件事所困扰:贫。

晋国知名的贤达叔向在一次请见韩宣子的时候,宣子向他哭穷。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意思是我空有正卿的名号,但却未有正卿的财富,跟其他卿大夫交往倍感没面子。

没曾想,“叔向贺之”。这一贺令韩宣子大惑不解,“子贺我,何故?”

先来细究一下韩宣子的所谓“贫”。其一,前面提到韩宣子其父韩厥在政坛经营四十年之久并登上高位。势必有所积累。

其二,《左传·昭公五年》记载了一则细节,讲述韩宣子与叔向出使楚国,彼时楚灵公意欲戏弄两人,但楚太宰薳启彊劝谏灵王,其中提到了“韩赋七邑,皆成县也”,意思是韩氏有七个封邑为其提供赋税,都是大的县。显然,在楚国人看来,韩起算不上“贫”,而是富裕的。

也就是说,此贫非彼贫。从下文我们可以得知,韩宣子的忧贫更多是纵欲而不得,希望像前几任卿大夫或者身边的卿大夫一般肆无忌惮纵欲。这一切都被叔向看在眼里,他显然没有对韩宣子说你事实上并不贫困,他清楚知道韩宣子的“言外之意”。于是他挑了一件因“贫”而得益的事件、以及数件因“不贫”下场惨烈的事件,以此警醒韩宣子,并道出了问题的实质,“忧德不忧贫”。如果缺乏德行,小命难保,更何况“贫富”。

自前669年晋献公为巩固政权,大杀公族后,晋国政坛便一直被外姓卿大夫把持,直到最终演变为三家分晋。在数百年时间里,卿大夫之间上演了血腥的争斗,兼并战争时而有之。当上正卿未必能够安全。锋芒必露必遭群起攻之。5

叔向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栾氏之亡。

栾武子贫而正晋国,影响力“越于诸侯”,使“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但是它的儿子栾桓子却“骄泰奢侈,贪欲无艺”“假货居贿”(放高利贷),靠着栾武子的福荫得以善终。而到了孙子辈栾怀子的时候,迫不及待开始学栾武子,但因为栾桓子的负面影响太大,以至于逃亡楚国。

真的如此吗?

栾氏为晋曲沃旧公族。在晋文公时代(前636-628年),栾氏因协助文公回国有功而成为新兴贵族。几十年的经营后,前587年,栾武子成为晋国的正卿,开始了长达14年的执政。显然,栾氏也缺乏贫困的理由。所谓“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更多是栾武子的自我保全之策。

而栾怀子逃亡楚国的直接原因是,栾怀子之母与栾祁与人私通,因惧怕栾怀子责罚,向其父正卿范宣子诬告栾怀子叛乱。根本原因是,由于范氏与栾氏早有怨结,即前559年,晋秦迁延之役,栾桓子不听命令早早退兵,导致遗失战机,而其弟栾针过于盲动,与范氏出击最终战死,两家互相埋怨,即使通婚也无法解决。

此外,栾武子尽管外交出色,但内政树敌太多。例如前583年的“下宫之役”,几乎灭绝赵氏,只余赵武。这也就是“赵氏孤儿”的原型故事。最终,栾氏成为第一个被灭族的大卿族。原因显然不能简单归结为“贫”或者“不贫”。

第二个例子是郤氏之亡。

前583年,郤昭子跻身当时以栾武子为首的执政集团,其堂哥郤锜、叔父郤犨占了四军八卿的三位,显赫程度不让栾氏。此后三郤春风得意,尤其在晋楚鄢陵之战献策有功。结果遭栾武子暗起杀机,栾武子设计诬陷郤氏通敌,欲另立新主。这恐怕是真正的原因。而“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可能更多是把柄之一。

叔向未必对这些斗争的细节十分清晰,但也未必全然没有所闻,其家族羊舌氏便曾受栾怀子叛乱所累。之所以以“贫”作为逻辑主线,意在劝说韩宣子不要图一时之快而留下把柄,更应该以修德为重。

看来,叔向还是认为韩宣子是可修德之人,所以向其祝贺。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劝说的策略,善意的恭维。

韩宣子听后,恍然大悟,言行的力度可以表明他确实是一个愿意修德之人。“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事实证明,叔向劝说成功,韩宣子最终得以善终。前497年,九旬的韩宣子寿终正寝。他的执政生涯为一百年后的韩氏能够三分晋国奠定了一个坚实基础。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总部
上一篇 2023年4月19日 下午4:46
下一篇 2023年4月21日 下午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