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相”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注释】
(1)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2)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3)齐王:即齐威王,威王。(4)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5)修:长,这里指身高。
(6)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7)昳丽:光艳美丽。
(8)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9)窥镜:照镜子。(10)孰:谁,什么。(11)与:和……比。
(12)及:比得上(13)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14)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15)若:如。(16)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17)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
(18)又:更。(19)寝:躺着。(20)美我者:赞美/认为……美(21)私:动词,偏爱。(22)诚知:确实知道。
(23)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认为。于:比。
(24)地:土地,疆域。(25)方:方圆。(26)宫妇:宫里的姬妾。(27)左右:身边的近臣。
(28)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29)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0)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31)善:好。(32)乃:于是,就。
(33)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名词作状语。(34)受上赏:给予,付予。通“授”
(35)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36)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37)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38)期(jī)年:满一年。期,满。(39)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4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41)而形貌昳(yì)丽:而,表并列关系。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
齐王是齐威王,齐国从齐桓公以后,齐国国君是常态性昏庸,间歇性张狂,总之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天天被晋国吊起来打,三家分晋后又被魏国和赵国轮着打。终于田氏发动叛乱,导致齐国还是那个齐国,但国君不姓姜了,这就是著名的田氏代齐。三十年后,田齐也出了一位有作为的君主,谥号也是桓,所以齐国就有两位齐桓公。为了和当年的姜小白做区分,这位齐桓公咱们称其为田齐桓公或田桓公,田齐桓公即位后干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那就是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科学院——稷下学宫。这在为齐国发展培养大量人才,改变齐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之外,还间接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世。
▲ 田齐谱系
此篇文章中的齐威王就是田桓公的儿子,他接手了父亲打造的全新版本齐国,再次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东方巨头。在他即位二十三年后,也紧跟时代潮流,正式称王。邹忌是田桓公时的臣子,他的家世背景不详。估计和田氏、晏氏一样都是外来户,他在齐威王即位之初以“鼓琴”喻治国,受到赏识被封为齐相。邹忌擅长讽谏,就是通过暗示、比喻的手法来委婉曲折的劝谏国君,和讽谏相对的就是直谏,比如臧哀伯、臧僖伯直截了当的指出君主的错误,都属于直谏。这篇文章则是邹忌最出名的一次讽谏。
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当时六尺为一步,脚往前迈一步叫跬,再迈一步就是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代一步相当于现在走两步。问题来了,每个人身高不同,步长不同,尺的长度就没有定准,周尺大概是23厘米,齐尺大概不到20厘米,姑且按周尺算的话,邹忌身高184厘米以上,满足当代网络女生普遍的求偶标准。长得很漂亮,这里没有用美,古代说男子美是强壮、英武。形容邹忌则用了昳丽这样的词汇,明艳动人,说明他的相貌更可能符合现代人对英俊的认知,甚至可能偏柔美一点。
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与是疑问词,表“与什么相比怎么样”。早晨穿好衣服戴好冠,看了一眼镜子,随意的问了一句:我和城北徐公谁美啊?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他的妻子说:夫君你好英俊,那个姓徐的怎么能和你比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徐公是谁无所谓,长得什么样也无所谓,比不过自家主君就对了,而且妾也没有像老婆那样说:你好帅。家族地位以及感情的差别就体现出来了。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第二天了,邹忌还没忘了这件事情,有个客人来拜访,坐着聊天,又问人家:我和徐公谁美啊?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那不能和您比。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又过了一天,城北徐公亲自登门拜访。看来徐公至少是提前三天就预约了,所以邹忌这两天压力才这么大。邹忌仔细打量,自以为容貌比不过对方。这里有个漏洞,邹忌之前明显是没见过徐公,那为什么问其妾呢?难道妾就见过徐公吗?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对着镜子端详自己,发现比起徐公的相貌,自己差远了。
暮寝而思之。
晚上睡不着,辗转反侧,终于想明白了。
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说:我的妻子之所以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之所以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妾是没有地位的,生死都掌握在邹忌手里。客人之所以说我美,是有求于我。
【译】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
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2
于是入朝见威王。
第二天上班,面见齐威王。
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前面已经详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所以这里就概述,直接说结论,显的文章很精炼。这大早上的,齐威王估计也有点懵,你和徐公谁好看,谁觉得你好看,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吗?你到底想说什么,姑且听听吧。这时邹忌话锋一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君上您作为齐国的大家长。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您受到的蒙蔽挺多啊。【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3
王曰:“善。”
齐威王说:你说的好!齐威王有个爱好——喜隐。喜欢别人和他说隐语,不能有事儿说事儿,而是要通过讲寓言、打比方的方式来启发他。说白了就是喜欢听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之前说过楚庄王“一鸣惊人”,其实一鸣惊人的典故也记录在齐威王名下。
齐威王取得一些成就后,终日饮酒作乐三年不理朝政,于是有个叫淳于髡的人过来识破他:大王,咱齐国有个大鸟三年不三年不叫,您知道这是什么鸟吗?齐威王一听,知道这是在隐喻自己。于是也以隐语作对,说这个鸟就要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了。之后开始励精图治。
相较于直谏,讽谏更好接受,而且通过故事启发国君,使国君有思考的过程。用户体验可能更好一些。而邹忌也是一个说隐语的高手,所以和徐公比美的故事并不一定是真实发生过的,而有可能是邹忌精心构筑的寓言。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讽谏,马上提出了解决方案。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面刺,当面指责。臣民之中能够当面指出我过失的,赐予上等赏赐。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上书劝谏的人,赐予中等赏赐。
能谤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谤,批评。能够在公共场所对我发表评论,传入我耳中的人,赐予下等赏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政令刚刚下达,朝堂上很热闹,群臣都来提意见。可见前面邹忌说:王之蔽甚矣,是对的。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
几个月后,偶尔有人来进谏。
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之后虽然还有想来领赏的,但已经没什么可批评的了。
三句话,从侧面生动展示了齐国的变化。当然这一段也别全部都信了,如果齐威王真的做到了让人无可进谏的地步,那就没有后来秦始皇什么事了。但不可否认,齐威王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君主。
【译】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4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周边几个大国听说齐威王广开言路,励精图治,都派人来朝见。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不动干戈而战胜于朝堂之上了。
【译】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5
最后这一句总结有点片面了,儒生总喜欢说战胜于朝堂,但实际中做到四方来朝的君主或国家,一定不是单单依靠政治清明的,真理永远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新中国如果没有两弹一星、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连最起码的和平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看齐威王时为什么齐国又威了呢?
除了国内百家争鸣、政治清明之外,军事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当是时也,齐国还有一对光彩夺目的军事二人组:田忌和孙膑,这两个人把三晋收拾的服服帖帖,齐国内外兼修才取得了称雄东方的成就。若邹忌、田忌如赵之蔺相如、廉颇将相和睦,那齐国的影响力可能会更进一步。可惜邹忌胸怀并没有那么广阔,田忌在外作战,屡传捷报,引起了邹忌的嫉恨,于是他陷害田忌,致使田忌出逃楚国,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