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斶,战国时齐国高士,受母亲钟离氏教导,耕读修身,隐而不仕,其生卒年月不可考,活动于齐宣王时期。颜斶一生不畏权势,不趋炎附势,隐居在马踏湖畔。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曾经居住过的马踏湖上,建起了五贤祠,将颜斶的塑像与鲁仲连、诸葛亮、苏东坡、辕固的塑像供奉在一起,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翻译】
齐宣王召见颜斶,宣王说:“颜斶,到近前来!”颜斶也说:“大王,到近前来!”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人责备颜斶说:“王是君主,颜斶是臣子,君王说‘颜斶,到近前来’,你也跟着说‘大王,到近前来’,这像话吗?”颜斶回答说:“我主动上前是贪慕权势,大王主动上前则是礼贤下士。与其使我成为贪慕权势的顺臣,不如让大王成为礼贤下士的明主。”宣王听后勃然变色说:“是君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君王不尊贵。”宣王又问:“有什么根据吗?”颜斶答道:“有。昔日秦国攻打齐国,曾下过一道命令,说:‘有胆敢去柳下季墓地五十步之内的地方砍柴采木的人,一律死罪不赦!’还有一道命令说:‘有能得齐王头颅的人,封万户侯,赏黄金两万两!’由此来看,活着的君王的头颅,还不如死去的士人的坟头珍贵。”
宣王说:“唉,对君子怎么可以侮辱呢?我这是自取其辱呀!希望先生接受我做弟子。只要先生与我交游,吃的必然是肉食,出门必定是乘车马,妻子儿女穿戴华丽。”颜斶谢绝而离去,临走之前说:“玉石生在山上,加工后就破坏了它,不是说加工了就不珍贵了,是失去了璞玉原有的完整;士人生长在山野,经过推举选拔就能吃上俸禄,地位并不是不尊贵,只是形体和精神却不如原来完整了。颜斶情愿回去,晚一点吃饭,可以抵得上吃肉;信步缓行,可以抵得上乘车;不犯罪就是地位尊贵,保持清净的生活和纯正的节操,以此来使自己得到快乐。”说罢,向着宣王拜了两拜,告辞而去。
君子说:“像颜斶这样的人是知道满足的,归于自然,返于纯朴,终身安乐,不受羞辱。”
【注释】
[1]颜斶(chù):齐国隐士。
[2]柳下季:即展禽,又称柳下惠,鲁国的贤士。
[3]病:羞辱。
[4]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齐备称太牢。
[5]尊遂:尊贵显达。
《颜斶(chù)说齐王》战国策·齐策
颜斶和苏秦、张仪不同,他是一位隐士。
1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
齐宣王是齐威王的儿子,滥竽充数的故事就是关于他们爷俩的。齐宣王召见颜斶,对他很不客气。说:颜斶,你过来。
斶亦曰:“王前!”
颜斶也不客气,说:大王,你过来。
宣王不说。
齐宣王肯定不高兴。这也就在春秋战国,要放后来任何一个王朝,估计颜斶就得脑袋搬家了。
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齐宣王的左右近臣看不下去了,说:大王是君,你是臣。大王让你过来,你却让大王过去,这像话吗?
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这话虽然用了谐音梗,但还是挺牛的。君主代表了权势,而我只是一介士人,如果我上前拜君那就是趋炎附势,如果国君下来见我这就叫礼贤下士。与其让我做趋炎附势之士,不如让大王做礼贤下士之君。方法还是老方法,把话题拆分为对立的两方面,把对自己的问答变成让对方做选择。前面阴饴甥,展喜都用过这个方法,但颜斶比他们牛在哪里呢?他把自己摆到了和对手平等的地位,并理直气壮的替强势者做出了判断。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
齐宣王勃然变色,说:君王高贵还是士高贵呢?愤怒就会出现破绽。齐宣王的破绽在哪里呢?他在颜斶和士之间画了等号。问题从齐宣王和颜斶扩大到了君权和整个士人阶层的对比,颜斶发挥的空间就来了,我的分量不够,但说到士,那分量重的多了去了。
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颜斶说:士人尊贵,君王不尊贵。
王曰:“有说乎?”
齐宣王说:有这种说法吗?
斶曰:有。
颜斶说:当然有了。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秦国和齐国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东方,历来没什么直接冲突,他说的这次战斗,应该是齐威王时,秦惠王借道韩、魏伐齐的事情。柳下季就是和圣展禽,垄就是墓地,他墓地所在的地方已经被齐国吞并了。当年秦国攻打齐国,秦王下令说:有敢去展禽墓地五十步范围内砍柴的,杀无赦。充分表达了秦惠王对和圣的尊重。
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又下令说:有能擒得齐王头的,封万户侯,赏千金。由此来看,活着的君主比不过死去的士人。这有点诡辩了,你能和展禽比吗?况且士人中能有几个展禽呢?偏偏齐王还吃这一套。【译】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颜斶(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这样)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宣王生气地变了脸色说:“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不尊贵。”宣王不说话,很不高兴。
2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病,这里是耻辱的意思,和前面的侮相对。唉!君子怎么能够去侮辱呢?寡人这是自取其辱啊。
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
细人,小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什么是君子之言,什么是小人之行。希望让我成为您的弟子。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这里称呼变成了颜先生了。太牢,猪牛羊三牲齐备。丽都,华美的意思。如果颜先生能够和寡人交流,我一定用太牢招待您,出门专车接送,让您的家人都衣着光鲜。齐宣王还是没明白颜斶的追求。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
颜斶推辞说:玉生于深山,一经雕琢就被破坏了,并不是说雕刻后的玉不宝贵,而是说这样就失去了璞玉原来的样子。
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士人本来生于民间,被举荐出仕就能获得俸禄,并不是说这样不能尊贵显赫。
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我还是希望回归田园,晚些吃饭权当食肉,安稳走路权当坐车,不触犯律法权当尊贵。内心清静,品牌端正,以此自娱。
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裁决意见的是大王您,对您忠诚说出内心真实想法的是我。
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要讲的道理我都说完了,希望您准许我回去,让我安稳的回到我的故乡吧。
则再拜而辞去也。
向齐王行了再拜之礼,告辞而去。这里颜斶表现的非常知礼,和前面说“王前”的无礼形成对比。颜斶的无礼不是真的不讲礼法,而是要通过这种行为来阐述自己心中的理想。
【译】宣王说:“唉呀!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找不痛快呀!到现在(我才)听到了君子的高论。希望您收下(我)做学生。”颜斶辞谢,(要)离开,说:“玉生在山中,(一经)雕琢就破坏(本色)了,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但是那璞玉(就)不(再有本真的)完美了。士人生在偏僻乡野,(一经)推举选拔就享有禄位了,不是(享有禄位就)不尊贵显达了,但是(他的)身体和精神(就)不(再)完整独立。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阐述主要的意见已经很详尽了,希望您能允许我回去。”于是(颜斶)行再拜礼辞谢离去。
3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
君子说:“颜斶这个人是懂得知足的,他保持淳朴的本性,这样也就终身不会受辱了。”
4
颜斶是个非常典型的隐士,首先他是士,有一定政治地位,其次他有才华,受到赏识,齐王接见他就是希望他出仕为官的。第三,他不是被动无奈的隐,也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隐,只是内心追求这种隐逸的状态,少了任意一条都不是纯粹的隐士。
以前一直不明白隐士存在的意义,后来读鲁迅的《拿来主义》,其中先生批评尼采说: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书中有注解,里面提到尼采的一句话:我抓住的一切都化作光辉,我放弃的一切都变成煤,我就是火焰无疑。这句话非常符合道家思想,做好自己。由内而外地发光发热,同时也对隐士存在的意义有了一点感悟。所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真正的隐士群体是古代乱世中道德和文化的湿地,他们默默的涵养着我们中华文明的源泉,而和这片湿地伴生的隐逸文化也在几千年中不断的为中国人提供着心灵慰藉,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古文观止#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