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序文是司马迁在《外戚世家》所发的一大段意味深长的议论。《外戚世家》从“高帝崩,吕后夷戚氏,诛赵王”写起,写了汉代自惠帝时起,后妃、外戚专权给国家造成的祸乱。诸吕篡权,诛杀刘氏宗亲与汉家功臣,后周勃、陈平等又诛诸吕的一系列流血事变;窦太后时期的黄老思想与儒家思想为争夺思想控制权而演绎成的起起伏伏的政治斗争;王皇后专权后,她两个兄弟的霸道专横;与汉武帝对身边哪个女人宠幸与否密切相关的外戚们的兴衰起废……后妃及其亲戚的尊宠与否完全取决于帝王的态度,“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外戚命运的真实写照。司马迁通过《外戚世家序》来陈述三代的得失,论证后妃对国家治乱的影响。
注释
①受命帝王:受命于天的帝王,这里指开国创业的君主。继体:继位。守文:遵守成法。
②茂:美好。③外戚:指皇帝之母及后妃的亲族。
④涂山:古国(部落)名。这里指涂山氏女。传说禹娶涂山氏之女炎妻,生启,启建立夏朝。⑤放:放逐。夏桀暴虐,宠爱末喜,商汤灭夏,桀被流放于南方。
⑥娀(sōng,松):远古氏族名。这里指有娀氏之女简狄。神话传话,简狄吞燕卵有孕,生契,为商的始祖。
⑦嬖:宠爱。商纣王宠爱妲己,荒淫暴虐,周武王伐纣,商军倒戈,纣自焚于鹿台。
⑧姜原:周始祖后稷之母。原,或作“嫄”。大任:周文王之母。大,同“太”。
⑨禽:同“擒”。西周幽王宠爱褒姒,荒淫昏乱,申侯联合犬戎攻周,幽王逃至骊山被杀,褒姒被俘。西周亡。
⑩《易》:《易经》。《乾》《坤》:《易经》六十四卦的头两卦。乾为阳,坤为阴,乾坤象征天地,又象征君臣、父母、夫妻等。所以《乾》《坤》两卦是《经》诸卦的基础。
(11)《》:《诗经》。《关雎》:《诗经》的第一篇诗。《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
(12)《书》:《书经》,又称《尚书》。釐降:下嫁。这句指的是,尧听说舜有贤德,就把两个女儿下嫁给他为妻。(13)《春秋》讥不亲迎:按古代婚礼规定,不论贵族平民,在迎亲时夫婿都应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鲁隐公二年(前721),国大夫裂到鲁国为其国君迎娶鲁隐公之女。《春秋》的记载是“纪裂来逆女”。《公羊传》认为《春秋》这样记载是“讥始不亲迎也”。逆,迎接。
(14)人道:社会的伦理等级关系。(15)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16)调:和谐。古人认为音乐与自然和社会现象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里说“乐调而四时和”。
(17)人能弘道:此语出自《论语·卫灵公》。仅,扩大:道,这里指人伦之道。
(18)妃(pèi,配)匹:配偶。妃,通“配”。(19)欢合:夫妇的欢爱。
(20)成:成熟,收获,引申为繁育。子姓:子孙。(21)要:求,取。终:结局,归宿。
(22)幽明:阴阳。(23)恶:哪里,怎么。性命:人的性和天命。
翻译
自古以来,受天命的开国帝王和继承正统遵守先帝法度的国君,不只是内在的品德美好,大都也由于有外戚的帮助。夏代的兴起是因为有涂山氏之女,而夏桀的被放逐是由于末喜。殷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娀(sōng,松)氏的女子,商纣王的被杀是因为宠爱妲(dá,达)已。周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姜原及太任,而幽王的被擒是因为他和褒姒的的淫乱。所以《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本,《诗经》以《关雎》开篇,《书经》赞美尧把女儿下嫁给舜,《春秋》讥讽娶妻不亲自去迎接。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伦常关系。礼的应用,只有婚姻最为谨慎。乐声协调四时就和顺,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统领怎能不慎重呢?人能弘扬人伦之道,可是对天命却无可奈何。确实啊,配偶的亲爱之情,国君不能从大臣那里得到,父亲也不能从儿子那里得到,何况是更卑下的人呢!夫妇欢合之后,有的不能繁育子孙;能繁育子孙了,有的又不能得到好的归宿。这难道不是天命吗?孔子很少谈天命,大概是由于很难说清吧。不能晓阴阳的变化,怎能懂得人性和天命的道理呢?
作品赏析
本文是《史记·外戚世家》的序。《史记》中的外戚指帝王的后妃及其亲族。作者陈述三代的得失,论证后妃对国家治乱的影响。汉代自惠帝时起,后妃、外戚专权反复造成祸乱,因此作者本文是有所指的。但行文吞吞吐吐,大概有不便明言的苦衷。
古文观止第五卷第6篇《外戚世家序》
史记· 司马迁
秦国刚刚灭亡时,魏王豹纳薄姬,找人来给他相面,先生一看,这位夫人不得了,生的儿子能当天子。魏豹一听,这不稳了吗?天子的母亲是我媳妇,那我就是妥妥太上皇啊。于是开始作妖,想要争夺天下,结果没几天就被刘邦灭了,薄姬为刘邦所得,还生了个儿子叫刘恒,就是后来的汉孝文帝。这些破事儿为什么还要认真严肃的记录下来呢?看看太史公怎么说。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自古以来,承受天命,成为帝王,进而继承正统谨守先帝法度的君主,不单单是自己德行高尚,还因为有外戚的帮助。外戚,后妃的娘家人。
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
夏朝的兴起离不开涂山氏,而夏桀遭放逐也和妹喜有莫大的关系。大禹在安徽治水的时候,娶了当地涂山氏的姑娘,得到涂山氏支持才能成功治水并建立国家。后世也有很多传说,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这位姑娘是九尾白狐幻化,妹喜是著名的乱世妖姬之一。
殷之兴也以有娀(sōng),纣之杀也嬖(bì)妲己。
商朝的兴起离不开有娀氏,商纣被杀也是因为他宠幸妲己。有娀氏在山西,部族中有位姑娘叫简狄,一天她去洗澡,天上飞来一只玄鸟,给她吃了一个蛋。于是她怀孕生了一男孩,这个男孩便是商朝的先君——契,这就是玄鸟生商的传说。
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
周朝的兴起离不开姜原和大任,周幽王为外族俘虏也是因为他贪褒姒美色。姜原是周朝先君后稷的母亲,大任是周文王的母亲。司马迁举的这三组例子比较有意思,前文说“继体受文之君有外戚之助焉”,但举的例子却是一正一反,成也外戚,败也外戚。下文开始说典籍中对男女婚姻所表达的观点。
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lí)降,《春秋》讥不亲迎。
故而易经以乾坤为基础,一阳一阴,也象征男女,乾坤是世界的基础,男女是社会的基础。诗经从关雎开始,这是歌颂美好的爱情的诗,爱情的萌发是礼教的开端。尚书赞美釐降,尚书第一章虞书,虞书第一篇尧典,尧典最后一段说尧要考察舜的德行,于是“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虞舜,釐是理,降,向下,引申为下嫁。舜是有虞氏,势力范围在妫水转弯的地方,尚书赞美幸福的婚姻。春秋批评诸侯不亲自去迎亲,婚礼成于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这五项都是父母要做的,最后一项叫亲迎。男子要亲自到女子家接亲,这是几千年的传统了。高山景行,就是迎亲过程中的所见所想。
孔夫子在春秋隐公二年中有这样的记录,“九月,纪裂繻来逆女”,纪国大夫裂繻来替他们国君迎娶鲁国公主,《公羊传》评价:“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不亲迎也。”春秋不记载公主出嫁,为什么单单记录这件事情呢?是为了批评,讥有批评的意思。批评什么呢?从这开始,诸侯们不亲自去迎亲了。
太史公是儒家,自然重礼,为什么先贤这么看重婚姻呢?
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夫妻关系是社会伦理核心之一。
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在礼的实践运用过程中,唯有对婚姻之礼要小心谨慎。为什么这么说呢?
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
音律协调才能四时协和,古人认为音乐能够感应天地。所谓“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这也包含我们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以说“乐调而四时和”。同时的“夫妻协则家国顺”,男女对立是国家衰败的开端。阴阳不同,这是万物的纲领,怎么能够不谨慎呢?
人能弘道,无如命何。
人能够弘扬道义,但奈何不了天命。
为什么一开始聊薄姬的故事,正是为了“无如命何”。其实薄姬的故事还有后续,虽然她给刘邦生了个儿子,但并没有得宠,汉高祖驾崩,吕后称制,她开始报复那些刘邦宠爱的狐狸精们,囚禁的囚禁,赐死的赐死,最惨的是戚夫人。而薄姬恰恰因为不受宠,才得以从宫中脱身,去了儿子刘恒的封地。吕后去世,功臣集团扫平吕氏集团后,就想拥立国君,于是想出个选拔标准,新皇帝的老娘或者媳妇必须没有野心,娘家也没有势力才行,这是被吕后搞怕了,选来选去,只有薄夫人,老爹早死,也没啥兄弟,所以他儿子刘恒就成了皇帝。什么叫天命难测,什么叫造化弄人,真是可叹啊。甚哉,妃(pèi)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不乎!
夫妻之爱,是国君无法从臣子那里体会到的,也不是儿子能够给予的。何况是其他人呢?妃通配,婚配。因为后面类比说臣子无法给予君主,儿子无法给予父亲,所以这里应该特指妻子给予丈夫的爱情。卑下,指在臣和子地位之下的人,臣、子都不能给,更不用说更疏远的人了,但这分明是说爱情之于其他感情的特殊性,和天命又有什么关系呢?
即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终:岂非命也哉?
已经行了夫妻之伦,也不一定能够孕育子孙;能够生儿育女,也不一定能够得以善终,这难道不是天命吗?万般无奈,太史公也搞不清楚,只能再次托之于天命。但是,尽管托之于天命,司马迁还是不服。
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
孔子很少说天命,大概是难以解释透彻。
非通幽明,恶能识乎性命哉?
如果不是通晓宇宙万物演进的规律,怎么能够深刻认识人性和命运呢?
孔子尚且难言,何况是我呢?尽管我说不明白性、命是什么,但希望读者能明白,只有通达万物之人才能理解天命,我们所说的“命也哉”,大概率只是自己为自己找借口。所以生而为人,永远不要放弃弘道。
【译】自古以来,受天命的开国帝王和继承正统遵守先帝法度的国君,不只是内在的品德美好,大都也由于有外戚的帮助。夏代的兴起是因为有涂山氏之女,而夏桀的被放逐是由于末喜。殷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娀氏的女子,商纣王的被杀是因为宠爱妲已。周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姜原及太任,而幽王的被擒是因为他和褒姒的的淫乱。
所以《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本,《诗经》以《关雎》开篇,《书经》赞美尧把女儿下嫁给舜,《春秋》讥讽娶妻不亲自去迎接。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伦常关系。礼的应用,只有婚姻最为谨慎。乐声协调四时就和顺,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统领怎能不慎重呢?人能弘扬人伦之道,可是对天命却无可奈何。确实啊,配偶的亲爱之情,国君不能从大臣那里得到,父亲也不能从儿子那里得到,何况是更卑下的人呢!夫妇欢合之后,有的不能繁育子孙;能繁育子孙了,有的又不能得到好的归宿。这难道不是天命吗?孔子很少谈天命,大概是由于很难说清吧。不能晓阴阳的变化,怎能懂得人性和天命的道理呢?#古文观止#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